改變規則不難,關鍵在於你有沒有求變的決心。一般人遇到沒有把握的狀況常常會猶豫,因為人最大的敵人是自己。通常情況下,你決定“變”還是“不變”的標準應該是:如果你從以前的經驗中找不到任何成功的例子,你就應該做最壞的打算——可以賠多少?隻要賠得起你就應該去改變遊戲規則求變創新。
有時,越是很多人擁護,我們就越應該改變。
絕大多數的人並沒有預見未來,他們隻相信現在看到的,認為現在已經做得很好了。其實過去的成就隻需留下腳印,而不是讓你感到自滿。如果你想改變卻遇到了阻力,別人不相信你,最好的方法就是你做給他看?最大的風險是不敢冒險,最大的錯誤是不敢犯錯。大多數的人之所以不敢冒險不敢犯錯,就是因為他們隻相信看得見的事。對於那些他們還沒見到的事,他們習慣用經驗去分析,而經驗告訴他們的答案往往令他們不敢輕舉妄動。
那些成功的人通常具有一種特征:喜歡做夢,而且不怕嚐試錯誤。他們相信,心中的夢是支撐他們勇往直前的力量,隻有不怕犯錯,才能累積成功的資產。因為有了夢想,所以他們對失敗與風險比較樂觀。而且,這些成功的人,通常是成功了兩次——他們在潛意識裏相信自己已經成功,然後他們真的就成功了?人的潛力,很多是被後天的環境框死的。很多的遊戲規則其實是我們自己訂的,結果這些規則反而使我們喪失了創造力。工作生活時沒有規則是不行的,但過於因循守舊、墨守成規也不行。適當的時候,要善於改變眾人遵循的遊戲規則。
成長是一個不斷瞄準——射擊——再瞄準——再射擊的過程,如果誰拒絕犯錯,誰就永遠不會有進步。
放棄原來的你自己
你會不會有時候後悔:“當初要是聽他的就沒事了?”“當初要是肯多學習就好了”或者“當初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就好了”,“當初應早一點認錯就好了”。
這些“當初”通常都是來自一種原因,就是你擁有太多的自我,也就是自我意識濃厚。
不聽別人,不願學習,不覺得自己有不足,不認錯,這不都是因為太維護自己、太自滿、太過於相信自己了嗎?這是一種人性的弱點,會帶來很多的壞處。
人通常不喜歡與以自我為中心的人在一起。這樣一來,你就少了很多朋友。
人不喜歡總不接受別人建議的人,於是幹脆以後都不給你建議了。這樣一來,你就失去了很多真正的批評與指導。
人們有新信息、新觀念要分享,但會不會去找一個不願接受的人分享呢?當然願意去找樂於吸收新知的人。你經常否定他人的觀念,你就不易學到新東西。
這樣一直下去的後果,我不說你也會知道它的嚴重性。
比如說,你現在要從事一項新事業,當然有很多新知識要學習,但你以前是醫生,你自認博學,這跟新事業卻沒有多大關係。這時候,你要放棄自我,掏空自己過去的想法,重新接受一門新行業的知識。
或者你以前是律師,擁有極大的權威,但與新行業根本無關,這時你更要放下自我,掏空心中那杯水,再接受新的水倒進去。
任何人都不能自豪地說他能以昨日的經驗來麵對明日的世界,任何人也都不能自豪地把你這一代的東西,全部教給你下一代,因為你下一代不要過去的東西。
不斷接受新知,肯定別人的付出,認同別人的能力,認識自我的不足之後,你會發現除了你自己以外,外界還有更多更大的資源與能量等著你去吸收,自己才是最渺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