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日酉時,與張鼎丞、譚震林聯名複陳毅5月2日午時電並報中共中央,認為內戰爆發後,華中沿江地區的國民黨軍必將沿運河及如皋、海安兩線向北進攻,華中我軍主力向淮北調動,不獨時間上來不及,且將便於國民黨軍北進而囊括我沿江魚米之區,對今後戰爭經濟將產生嚴重影響。建議華中主力部隊第六、第七、第八縱隊仍留蘇中,控製沿江地帶;以其餘部隊配合、策應山東、淮北和第五師、冀魯豫作戰。

5月4日中共中央發出關於土地問題的指示,指出:“各地黨委必須明確認識,解決解放區的土地問題是目前我黨最基本的曆史任務,是目前一切工作的最基本的環節。”

5月5日國民黨政府自重慶遷到南京。此時,在美國幫助下,蔣介石已把80%的正規軍160萬人調集到內戰前線。

同日與張鼎丞、譚震林聯名發電報給陳毅並中共中央,報告:“我們已集中六、七、八縱隊於蘇中地區,並擬於五師戰鬥大爆發時,不待蘇中頑軍之動作,而先行發動攻勢,以便奪取泰州,掃除靖江、泰興,並相機進占揚州與南通,而便今後轉移主力,向西北以配合山東夾擊徐州。但是否可在五師大戰爆發時,先行發動進攻,請即電示”。中共中央5月6日複電指示:“如果國方進攻五師,全國內戰再爆發,你們先下手的計劃是可行的。但必須得到中央命令之後才能行動。”

5月8日對新華社記者發表談話,指出:華中形勢非常緊張,國民黨屠殺人民的槍炮已架在麵前。倘再忍讓,徒使反共分子的氣焰更加囂張。為了實現我黨鞏固和平、建設新中國的一貫主張,隻有堅決實行自衛。

同日華中軍區和華中野戰軍完成精簡整編,共精簡老弱病殘人員1017名。

經過精簡整編,主力部隊擴充為2個師、3個縱隊,每個團擴充到2000到3000人,野戰軍由4萬多人發展為6萬多人。同時,擴大和加強地方武裝,組織了民兵參戰團,建立了支前司令部和後勤保障係統。

5月12日國民黨軍向華中解放區之淮南地區發起進攻,至5月13日,侵占了以定遠縣城為中心的主要城鎮。5月18日,與張鼎丞向中共中央軍委報告我軍13日退出定遠縣城。中共中央電示:“頑占我蕭縣、夏邑、定遠,應速向執行組提出抗議”。

5月13日對延安《解放日報》記者發表談話,指出:敵人已經完成進攻部署,內戰陰雲籠罩華中。

5月14日中共中央軍委致張鼎丞、粟裕、譚震林等電,詢問各地練兵情況及今後計劃。

5月15日中共中央發出關於時局及對策的指示,指出:“國民黨除在東北大打外,積極準備全國內戰,但因美國政策除一般扶蔣及助蔣在東北作戰外,對全國內戰尚不讚成,蔣對我軍實力、國際輿論及國內人心有所顧慮,故尚不敢立即發動全國內戰,但其準備是異常積極的”。“我黨方針是力爭東北停戰及製止全國內戰,至少也要推延全國內戰時間”。

5月19日中共中央致張鼎丞、粟裕、譚震林並告陳毅、周恩來電,指示:

南線不能動,但以三個縱隊位於南線是必要的。

5月20日午時,與張鼎丞、譚震林聯名發出致葉劍英、羅瑞卿、陳毅、黎玉並報中共中央電,報告國民黨軍侵占我淮南路西地區,再三請徐州執行組製止均無效果。因“請北平執行部迅作有效製止”,“否則,我們可否在蘇中地區發動攻勢以報複之”。

5月21日中共中央發出黨內通知,指出:“我在目前對時局的基本方針,是避免挑釁,拖延時間,積極準備。”5月28日,陳毅複劉少奇電,認為“辰馬(5月21日)電指示很正確”。

同日中共中央致陳毅、舒同和張鼎丞、粟裕、譚震林電,指示:“為不給頑方以發動大戰之借口,各地除對頑方進攻之地區例如定遠、夏邑、蕭縣等處予以還擊收複失地外,仍應保持平靜,不要有所動作。”

同日陳毅、舒同致張鼎丞、粟裕、譚震林並報中共中央電:山東不能抽調主力參加奪取海州。

5月22日華中軍區致山野電,報告:淮南路西四分區情況險惡。

同日張鼎丞、粟裕、譚震林致中共中央軍委電,報告我軍攻克夏邑城。

5月23日陳毅致中共中央電提出:“內戰爆發時,山東擬采取北攻南守的戰略方針。集中兵力攻取敵守備兵力薄弱之濟南。華中重點放在沿江一線,鉗製徐州和破擊津浦路南段並援助中原”。中共中央於6月1日複電,同意北攻南守的戰略方針,指出:“應先奪取泰安、大汶口、張店、周村、德州諸點,然後再進攻濟南。”

5月28日中共中央致華中軍區、山東軍區電,指示:“對國民黨軍的進攻,在有利有理有節的條件下,給以有力的反擊,反擊得愈有力愈好,迫使執行部派小組來調處。如執行部來調處,即以彼停我亦停,彼退我亦退處之。淮南路西、山東棗莊都可以這樣辦。”

同日中共中央華中分局發出《貫徹黨中央關於土地政策新決定的指示》。

在5月下旬召開的華中分局和地委書記聯席會議上,粟裕堅決主張立即在華中全區開展土地改革,認為土改與戰備相輔相成,是具有戰略意義的戰備,並要求廣大指戰員旗幟鮮明地支持農民群眾的翻身鬥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