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時候,在人生的道路上,麵對困難和挫折,我們能夠咬著牙堅持著熬過最漫長最艱難的時刻;可當成功將要與我們伸手相握的時候,卻因為我們最終的放棄,便與之擦肩而過了。真個是“常於幾成而敗之”呀!
還有個這樣一件事。
兩個探險者迷失在茫茫的大戈壁灘上。他們因長時間缺水,嘴唇裂開了一道道的血口。如果繼續下去,兩個人隻能活活渴死!一個年長一些的探險者從同伴手中拿過空水壺,鄭重地說:“我去找水,你在這裏等著我吧!”接著,他又從行囊中拿出一支手槍遞給同伴說:“這裏麵有6顆子彈,每隔一個小時你就放一槍。這樣一來,在我找到水後回來時就不會迷失方向,就可以循著槍聲找到你。千萬要記住呀!”
看著同伴點了點頭,他信心十足地蹣跚離去……時間在悄悄地流逝,槍膛裏僅僅剩下最後一顆子彈了。找水的同伴還沒有回來。
“他一定被風沙湮沒了或者找到水後撇下我一個人走了。”年紀小一些的探險者數著分數著秒,焦灼地等待著。饑渴和恐懼伴隨著絕望如潮水般地充盈了他的腦海,他仿佛嗅到了死亡的味道,感到死神正麵目猙獰地向他緊逼過來……他扣動扳機,將最後一粒子彈射進了自己的腦袋。
就在他的身體轟然倒下的時候,同伴帶著滿滿的兩大壺水趕到了他的身邊……年紀小的探險者是不幸的,因為他放棄了堅持,同時也就放棄了自己寶貴的生命。
這已經不是常於幾成而“敗”之,而是常於幾成而“亡”之了!
據說,咬緊了牙關的人,死神也會避而遠之,因為死神最害怕聽到咬緊牙關的咯咯聲。由此我想到,成功似乎就是:困難的時刻,絕望的時刻,千萬別輕言放棄,堅持再堅持,要不斷地發出咬緊牙關的咯咯聲。
現實生活中,這樣“常於幾成而敗之”的現象很多,比如說,乒乓球比賽,眼看就要贏了,非常高興,可是最終卻輸了;一個學生高考,覺得數學題很容易,非常高興,很快答完交了卷。可是一題的除號看成了加號,一下就丟了20分,以幾分之差沒有達到錄取線,隻好第二年再搏;下象棋,局勢大好,勝利在握,卻因一著不慎,引得滿盤皆輸,後悔得一晚上都睡不著覺。
老子不但揭示了這種現象,而且分析了它的原因,提出了相應的對策。在老子看來,幾成而敗,原因可能是多方麵的,但最主要的原因在於,做事的人失去了原有的信心、細心和謹慎,促成了由勝轉敗。
人們的心理變化通常是這樣的:
做一件事情,一開始的時候總怕做不好,做不成,所以總是認認真真、小心翼翼。
由此,事情日積月累,一步一步走向成功。
可是一旦有了一些經驗、取得一些成就,就不是這樣了;特別是成功在望的時候,便不再這樣了。或許是由於過分高興而失去了冷靜的思考,或許是由於將要勝利而變得浮飄,或許是因為最因難的時期已經過去而產生懈怠,或許是企盼馬上勝利而產生了急躁。不管是什麼樣的心理變化,結果都是一樣的,那就是失去了開始之時所具有的那種認真和謹慎。
隻有扭轉了這種心態,才能免於事態的轉化。
堅信成功的路絕不止一條
生活中,每一個人都應該明白這樣一個道理:不要以為自己在做某一件事時碰了壁或遭遇了挫折就認為自己是一個缺乏成功素質的人。
失敗之後應坐下來冷靜思考一下,看所做的事是否符合自己的素質,若發現不適合自己,就應該馬上改弦易轍,尋求更適合自己的路。應該堅信成功的路絕不止一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