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7章 楊國忠亂政(1 / 2)

想要知道帝王能夠榮寵一個女人到何種地步,隻要參看楊貴妃便了然了。正所謂:一人得道,雞犬升天!楊貴妃受寵後,亡父楊玄琰被追贈為太尉、齊國公,其母被封為涼國夫人,貴妃的大姐、三姐、八姐也相繼被接到京城,贈與宅邸,並依次被冊封為韓國夫人、虢國夫人、秦國夫人。楊家上下獲得皇帝恩澤,這也在情理之中,然而當與楊家關係十分疏遠的楊國忠也因為楊貴妃得寵而位極人臣,這不能不使人匪夷所思。縱觀楊國忠的發跡曆史,前半生當為一部“小人職場鑽營”史,後半生堪稱一部“小人職場得誌”史。

楊國忠,原名楊釗,與楊貴妃是從祖兄妹關係。楊釗從小就不喜讀書識字,行為放蕩不羈,還有著嗜酒濫賭的惡習。這樣一個劣跡斑斑的人,家族中的人自然都不待見他。楊釗因為在家鄉站不住腳,這才不得不跑到四川去當兵。楊釗原以為通過當兵這條途徑可以出人頭地,但因為操行不佳,節度使張宥看不上他,隻給了他新都尉一個小官職。楊釗在四川待了十多年,依然毫無建樹。就在他心灰意賴,以為此生就要在窮困潦倒中度過之時,他隱隱看到人生路上出現了一絲光亮,這是希望之光呀!當時,天下誰不知楊家出了一個女兒,獲得了唐玄宗獨一無二的寵愛。楊釗知道這便是自己等待已久的機會,楊貴妃就是自己得享榮華的希望。楊釗與楊貴妃係出同族,雖然關係較為疏遠,然而“一人得寵,全家升遷”的封建宗法推恩製度還是給了他機會,他得以憑借一點宗族關係向上爬。楊貴妃的三個姐姐就是他向上爬的梯子,為了巴結她們,楊釗傾其所有給她們送去了大量貴重物品,這才得以入宮見到了楊貴妃。初見楊貴妃,楊釗很是下了一番功夫,先是發動親情攻勢,拉近與楊貴妃的距離:咱們可是相親相愛的一家人,在京城這塊地界,日後全都仰仗貴妃娘娘了;然後是將溜須拍馬的本事發揮到極致,誇讚楊貴妃是千古第一美人,賢良淑德,溫婉柔情,一定會獨獲聖寵而不衰。楊釗這一場賣力的表演相當成功,楊貴妃開始把楊釗引為自家人。在楊氏姐妹的美言下,唐玄宗任命楊釗為金吾曹參軍,並很快在長安城站穩了腳跟。從此,楊釗開始了他的鑽營之路、欺上之路、弄權之路。在宮內,他經常接近貴妃,小心翼翼地侍奉唐玄宗,投其所好;在朝廷,則千方百計巴結權臣。在不到一年的時間裏,楊釗便身兼15餘職,成為朝廷的重臣。748年,唐玄宗為了顯示天下殷富的景象,率領百官去參觀左藏,一見國庫果然充實,古今罕見。唐玄宗大喜,這可是又給自己的功勳薄上添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呀,於是厚賜負責人楊釗紫金魚袋,兼太府卿,專門負責管理錢糧。次年,楊釗因為胡謅圖讖上有“金刀”二字,自己名“釗”不吉利,請求唐玄宗改名,唐玄宗親賜“國忠”,表達了自己對楊釗極大的信任。

在官場上,楊國忠與宰相李林甫實屬一丘之貉,都是通過曲意逢迎蒙獲聖寵。楊國忠入朝為官之初,因為還沒有足夠的根基,所以在處理政事上,唯宰相李林甫馬首是瞻。而皇親國戚的身份,使得李林甫對待楊國忠也是禮遇三分,盡力拉攏。二人一唱一和,互相利用。在李林甫陷害太子李亨時,楊國忠等人充當黨羽,並積極參與其活動。他們在京師另設機構,屢興大獄,株連太子的黨羽。由於楊國忠恃寵敢言,所以每次都是由他率先發難。楊國忠與太子李亨的矛盾也由此愈結愈深。顯然此時誌得意滿的楊國忠無法體會“風水輪流轉”這句話背後所蘊含的處世哲學,更加料想不到風水也有可能轉到太子那一邊,而自己釀的苦酒終有一天將用生命來償還。

750年,禦史大夫之職空缺,李林甫棄楊國忠而向唐玄宗舉薦了王。李林甫這麼做的理由有二:第一,王出道早,當年王當戶部郎中的時候,楊國忠是他手下的判官。既然王曾是楊國忠的老領導,讓他先發達一步,也算合情合理。第二,由於楊國忠聖寵日隆,李林甫害怕威脅到自己的地位,所以,打算壓一壓他的威風。楊國忠也是個聰明人,馬上看透了李林甫的猜忌之心。既然你李林甫對我無情,也休怪我無義,楊國忠暗下決心要回擊李林甫。唐玄宗身邊的兩大奸臣正式分道揚鑣。沒過多久,王突然被卷進一起謀反案之中,唐玄宗特命楊國忠進行調查。楊國忠便挾怨報複,不僅誣陷王參與了謀反,更查出王早前的不法行為,鐵證如山,王被迫自縊而亡。王一倒台,楊國忠成了最大的受益者。他馬上接替了王的職務,再加上自己原有的使職,一下子就把全國的財政大權都握在了手裏。但是楊國忠還不滿足,在他看來,李林甫才是他的眼中釘、肉中刺,扳倒李林甫才是他最終的目的。於是楊國忠借題發揮,向唐玄宗密告:王往日裏與宰相李林甫往來密切,滿朝皆知,王這個禦史大夫的職位也是李林甫推薦的,在辦案過程中,李林甫更是替王求過情的,他們兩個私交這麼好,恐怕有結黨的嫌疑吧。唐玄宗雖然不相信李林甫謀反,但此時李林甫的專權也讓唐玄宗十分反感,所以開始慢慢疏遠李林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