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主要傳染病及防治
1.兔病毒性出血症(兔瘟)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發生,一般藥物治療無效。本病隻侵害兔,主要危害2月齡以上青年兔和成年兔,哺乳仔兔(40日齡以下)和部分老齡兔不易感,但近期流行特點有幼齡化傾向。可通過各種途徑迅速傳播是本病的流行特點。傳染源是病兔和帶毒兔。
診斷要點
(1)症狀本病的發生具有明顯的流行初期和高峰期。幾天內發病率和死亡率明顯增高,持續7~10天,待兔群中大批易感兔發病或死亡後疫情停息。無論是自然感染還是人工感染,病兔的潛伏期均為1~3天。根據病程可分為最急性型、急性型、亞急性型和慢性型。
(2)剖檢病變全身實質器官瘀血、出血,氣管軟骨環瘀血,氣管內有泡沫狀血液;胸腺水腫,並有散在性針帽至粟粒大出血點;肺嚴重瘀血或有數量不等的芝麻至綠豆大出血點;肝髒瘀血、腫大;膽囊腫大,膽汁稀薄充盈;腎髒和脾髒腫大、瘀血呈黑紫色;十二指腸、空腸黏膜出血,腔內有膠狀黏液。
兔病毒性出血症的剖檢病變防治措施
通常情況下,加強兔群的飼養管理,做好疫苗的接種工作,可達到很好的預防效果。
一旦發生本病,應及時對未發病的兔用兔瘟滅活疫苗或兔瘟蜂膠滅活疫苗進行緊急預防注射。死兔應立即深埋。對環境和用具宜選用2%燒堿水或火焰法消毒。病兔可注射抗兔瘟血清,按每千克體重2毫升,靜脈或皮下注射,對潛伏期和早期患兔療效較好,而對中期、後期病例療效差。在治愈10天後仍需注射兔瘟滅活疫苗。通常春秋兩季按時接種兔瘟滅活疫苗可有效預防本病。
2.兔多殺性巴氏杆菌病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發生,但以春秋兩季最為多見,常呈散發性或地方性流行。各年齡的兔均可感染本病,但以2~6月齡兔發病率和死亡率較高。當暴發流行時,若不及時采取措施,則常會導致整群覆沒。
診斷要點
本病有多種類型:
(1)全身敗血症病兔迅速死亡,常不見症狀。病情稍緩者可見體溫升高到41℃以上,精神沉鬱,拒食,呼吸加快,鼻孔流出分泌物。剖檢可見鼻黏膜、氣管黏膜、喉頭黏膜充血或出血;心髒內、外膜有出血點;肝變性,有壞死點;脾和淋巴結腫大並出血;腸黏膜有出血斑點;肺、胸腔積淡黃色液體。
(2)地方性肺炎病兔精神沉鬱,食欲不振或廢絕,病程長短不一。剖檢可見纖維性肺炎和胸膜炎,並常有膿腫和灰白色小病灶;胸膜和心包膜上常有纖維素沉著物。
(3)傳染性鼻炎病兔表現漿液性、黏液性或黏液性膿性鼻漏,常用前爪擦外鼻孔,還表現打噴嚏、鼻炎等症狀。剖檢可見鼻腔、副鼻竇有炎症和滲出物。
(4)中耳炎單純的中耳炎除從鼓室流出白色油狀滲出物外,一般不表現其他症狀。如病菌侵入內耳或腦部,則可出現斜頸症狀。剖檢可見中耳炎、腦炎和胸膜炎。
(5)其他病型生殖器官感染,結膜炎和發生於全身各部位的膿腫。
傳染性鼻炎類型防治措施
建立無多殺性巴氏杆菌兔群是預防本病的最好辦法。加強飼養管理,減少應激,合理配製日糧,注意兔舍的通風,搞好環境衛生,控製飼養密度是關鍵。此外,要經常檢查兔群,對有症狀的兔及時治療、隔離或淘汰。做好消毒工作,定期預防接種。
常用的治療方法有:慶大黴素每千克體重2萬單位肌肉注射,每天2次,連續5天為1個療程;亦可選用卡那黴素或磺胺二甲基嘧啶等藥物注射、口服、滴鼻,或敷用眼藥膏。對局部感染,如膿腫,可待成熟後切開排膿,然後用3%的雙氧水衝洗,再敷上消炎藥,如磺胺藥等。
3.兔支氣管敗血波氏杆菌病
診斷要點
本病主要表現為鼻炎和肺炎2種類型,其中以鼻炎型最為常見,也可與多殺性巴氏杆菌病等並發。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發生,常呈地方性流行,一般以慢性經過為多見,急性敗血性死亡較少。該菌常存在於兔的上呼吸道黏膜上,每當氣候驟變及秋冬之交極易誘發本病。本病主要通過呼吸道傳播。
防治措施
通常情況下,加強兔群的飼養管理,定期帶兔消毒,減少應激,做好疫苗的接種工作,可達到很好的預防效果。本病多與巴氏杆菌病混合感染,一旦發生本病,應隔離和剔除已感染的兔。必要時可在飼料中添加藥物進行預防。
常用的治療藥物有:慶大黴素、卡那毒素、紅黴素等,但該病治愈後易複發。
4.兔A型魏氏梭菌病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發生,以冬春季發病率最高。各種年齡的兔均易感,但以1~3月齡的兔發病率高。此外,應激、氣候變化、長途運輸、突然變更飼料等因素極易誘發本病的發生。其中,膘情好、食欲旺盛的兔更易感染。
診斷要點
本病在臨床上一般不易發現發病前兆,病兔多突然發病,急性下痢,水瀉,排泄物有特殊的腥臭味,體溫不高。多數病兔在下痢1~2天後死亡,少數拖至7天或更長,最終死亡。
防治措施
加強飼養管理,搞好環境衛生,保證飼料中有足夠的粗纖維,做好疫苗的接種工作,可達到很好的預防效果。一旦發生疫情,除采取隔離、消毒措施外,應立即用疫苗做緊急預防接種。
兔A型魏氏梭菌病解剖特征
5.兔大腸杆菌病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發生,尤以冬春季節多發。各品種兔不分年齡、性別均易感,以1~4月齡的兔發病率最高。其他腸道致病微生物和球蟲等往往在發病過程中起協同作用。
診斷要點
病兔腸道內充滿氣體或液體而腹部臌脹,精神沉鬱,四肢發涼,被毛粗亂,消瘦,廢食,磨牙,流涎,常臥於兔籠一角。糞便呈黑色糊狀稀糞,其內往往含有多量白色膠凍樣物,有的在膠凍樣物中還混有兩頭尖的細小糞球。肛門和後肢的被毛沾汙著棕色至黑色稀糞。急性病例通常1~2天內死亡,長的7~8天內死亡。
防治措施
平時注意加強兔群的飼養管理和兔舍清潔衛生。斷奶和飼料更換時要逐步進行。一旦發現病兔要立即隔離,同時要加強消毒。用大腸杆菌疫苗進行免疫接種,有一定的保護作用。若能用自家兔場分離到的大腸杆菌製成滅活苗進行免疫,則效果更好。
常用的治療方法有:慶大黴素,每千克體重5萬單位肌肉注射,每天2次;螺旋黴素,每千克體重10毫克肌肉注射,每天2次;卡那黴素,每千克體重50毫克肌肉注射,每天2次。應用藥物治療時,可配合活性炭、多維素和小蘇打等輔助治療。
6.兔葡萄球菌病
本病是由金黃色葡萄球菌引起的一種常見病和多發病。肉兔是對該病菌最敏感的動物之一,各種途徑均可感染,損傷的皮膚和黏膜尤為易感,一旦出現損傷,病菌即可侵入,造成傷害。
診斷要點
本病有多種類型。
(1)腳皮炎多發於公兔或體重大的兔。病兔腳底皮膚紅腫,繼而出現膿腫,形成潰瘍,長期不愈,影響生長。若引起敗血症,則很快死亡。
腳皮炎類型
(2)轉移性膿毒敗血症病兔發生表皮或黏膜損傷,病菌經毛囊、汗腺侵入,在頭、頸等部位的皮下或肌肉,以及內髒器官形成一個或幾個膿腫,手摸柔軟有彈性。膿腫一旦破潰,可引起全身感染,呈敗血症,病兔很快死亡。
(3)仔兔膿毒敗血症仔兔出生1周後易發,在胸、腹、頸等內側部位的皮膚上出現粟粒大的乳白色膿皰,內有奶油狀膿汁,病兔死亡迅速。膿腫經治療後可慢慢吸收痊愈,膿皰變幹結痂,自行脫落。
(4)乳房炎多見於分娩後幾天的母兔,常因乳頭、乳房受損而感染。病兔初期體溫稍高,乳房局部皮膚紅腫熱痛或體積加大,後期表麵呈現紫紅色,拒絕哺乳。慢性者,乳房皮下及實質內形成結節或膿腫。
(5)仔兔黃尿病母兔患乳房炎,仔兔吃了母兔的乳汁而發病,常全窩感染。病兔表現為尿黃,急性卡他性腸炎,肛門和後腳被黃色稀糞汙染,兔體發軟、瘦弱,死亡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