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五十六年九月的一天上午,我和德公公正陪侍皇上在暢春園的清溪書屋觀書,忽一小太監拿著一奏章來報。皇上接過奏章,看了片刻,笑道:“胤禛說他園子裏現桔花開得正豔,讓朕有空去觀賞觀賞。”說著,放下奏章,又道,“朕今日正也無事,選日不如撞日,就現在去看看吧。”說完遂讓德公公去準備。德公公領旨去了,又見皇上對我道:“你也一同去吧!”我亦領了旨。
少頃,德公公進來,說車已備好,並已派人先行通報。皇上點點頭,一行人遂朝那圓明園出發。所幸這圓明園離暢春園並不遠,不一會兒也就到了。又見雍親王帶領許多執事人早已恭敬地在門口等侯。
雍親王命一執事人在前引導,自己則扶了皇上進入園子。有幸能看到這被後世稱為“萬園之園”的圓明園,我不禁更是著意觀覽。隻見這園子造得恰應了一個“巧”字。說其巧,緣因開門即一帶翠嶂擋在眼前,抬眼望去,見白石崚嶒,或如鬼怪,或如猛獸,縱橫拱立,上麵苔蘚成斑,藤蘿掩映,其中微露羊腸小徑。若非此山,園中之景不免悉入目中,則有何趣?不禁感歎:非胸中大有邱壑,焉能想及此?
逶迤進入山口,抬頭忽見山上有鏡麵白石一塊,迎麵題曰“曲徑通幽處”,皇上看時,不住點頭。遂又前行,出了石洞,則平坦寬豁,兩邊飛樓插空,雕梁繡檻,皆隱於山坳樹梢之間。皇上看後,不禁讚道:“果是個幽靜之處”,遂加快腳步,意欲再看前麵的景。行不多時,忽見前麵一帶粉垣,裏麵數楹修舍,有千百竿翠竹遮映。眾人正待離開,卻聽裏麵有朗朗讀書聲傳來。皇上不禁駐足細聽,後又朝那聲音尋去。還未尋到是何人,就聽雍親王大聲喊道:“弘曆,還不快來給皇瑪法請安!”遂聽聲音停止,從暗處走出一麵容清瘦的小孩,我不禁細看,正是弘曆。
弘曆目光遇到我時,一愣,遂又立即收回,並給皇上叩頭請安。皇上讓其起身,待見其手裏拿著一本書時,很是高興,便問其看的是何書。
弘曆回道:“是《論語》,昨師傅新教的。”
他話剛落,就聽雍親王道:“那你就背一段給皇瑪法聽來!”
弘曆便放下手裏的書,走到眾人麵前,不慌不忙,從容背誦。隻聽他內容背得又快又熟,居然一字不落。待他背完,眾人不禁大聲喝彩,皇上亦誇其聰明,雍親王笑著也誇了他兩句。我在一旁卻不禁納悶:剛尋聲時並未見人,他是如何知道就是弘曆?想我和這孩子那般熟悉,卻也未聽出是其聲音啊!
少許,雍親王便命弘曆離開,繼續引我們前行。不久就來到一處,隻見一帶黃泥築就矮牆,牆頭皆用稻莖掩護,裏麵數楹茅屋,外麵卻圍著兩溜青籬。皇上不禁納悶地問道:“這兒如何來的農家?”
就聽雍親王解釋道:“回皇阿瑪,這乃是兒臣塌下,每日在此務農,別有一番情趣。”說著,就指著不遠處給我們看。順他所指,果見分窪列畝,佳蔬菜花,漫然無際。皇上已是喜不自勝,連誇其有愛農之心。我卻不禁歎道:看來讓我們觀菊是假,表其心跡才是真吧!想此,便覺得眼前的景不免有人力穿鑿扭捏之意。
此時已到了午膳時間,遂就在那農舍中用飯。當飯菜呈上時,皇上不禁一愣,隻見桌上並無葷腥,皆為時令鮮蔬。皇上不禁朝雍親王看了看。隻見雍親王笑著解釋道:“回皇阿瑪,這些蔬果皆為兒臣親手栽種,預請皇阿瑪嚐鮮。還望皇阿瑪不要怪兒臣怠慢才好。”皇上聽此,很是高興,道:“這些個比那山珍海味不知要強多少。”說著便高高興興地與雍親王一起用了膳。
待用膳畢,皇上在內間小憩,雍親王則坐在不遠處的椅子上看書等候。眾人則出了屋,在屋外空地上擺了桌,安靜地用膳。我和德公公則岔開時間,一人用膳,一人則陪侍皇上於內間。德公公照顧我,讓我先去用膳。待他去用膳時,我站在內間,想到四阿哥就在眼前時,竟幾次忍不住抬頭偷偷看他。待他感受到我的目光,抬眼來看我時,我卻立即將目光轉到別處。
待皇上醒時,眾人早已用過膳在屋外靜靜等候多時了。皇上起身,亦有了精神,遂在雍親王攙扶下出了農舍,一行人繼續前行。少傾,眼前便出現一池塘,岸邊亦停著一艘遊船。皇上來了興致,預坐船再觀園景,我卻不願再繼續陪行,遂鬥膽向皇上告假。皇上見我臉色難看,亦不強求。待他們上船離岸後,我便轉身,在這園中漫無目的地閑逛。
走著走著,便見一屋立於山下,看著有些眼熟,卻一時想不起,遂饒有興趣地上前觀望。正待推門進入,卻聽身後傳來一女子的聲音:“這屋是王爺的四處,旁人是不得入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