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36年,連鎖型便利商店的普及度已經相當高,一線城市自然不用說,連許多二三線城市甚至是小鎮都已經出現了新型連鎖便利店的身影,這些新式商店明亮潔淨,商品、服務都很多元化,能滿足大部分生活所需,實在不負便利之名。
這個年代生活在大城市的年輕人很少會知道,在十幾年前——這些新式便利店普及之前,也有那麼一種類似的商店,專門向鄰近的人們出售日常生活所需的瑣碎物品,向過路的孩子銷售價格低廉的零食、玩具,它們或許沒有各種各樣便捷的網絡服務,但對於生活在那個年代的人而言,這種小小的老式雜貨鋪,往往會把一小片區域的人們聯係起來,彙聚成點滴的珍貴回憶。
當然,即使在今天,在一些相對落後的地區這種小雜貨鋪仍存零星,像是貴和鎮的LC區裏某條小巷中就有這麼一家普通雜貨店。
“普通雜貨店”並非是形容,它就是這家店的名字,作為一家開了四十多年的老店而言,在它開張的那個年代能取出這樣的名字其實也是一件相當不普通的事情。
跟所有開在LC區的無名小店一樣,普通雜貨店的主要客源都是附近的街坊鄰裏,本來就沒什麼賺頭,加上幾年前這家店的男主人突然過世,雜貨店由他們家那隻有十幾歲大的孩子接手經營,這家雜貨店在附近居民的眼中就像暴風雨中的小樹苗一般搖搖欲墜,隨時可能關門大吉。但也正因為這是多年來的街坊生意,來往了多年的鄰裏們多少也有些交情,平時有什麼需要也會盡量多多幫襯,希望能對那年紀輕輕就父母雙亡的可憐孩子能有些幫助。
這天,住在街頭的陳婆婆也像平常一樣在飯後出來散步,期間特意繞到了普通雜貨店,打算買點什麼。
普通雜貨店的那扇小木門倒不像普通的雜貨店那樣敞開著展示出貨物,而是天天緊閉,上麵掛著一塊牌子,兩麵分別寫著“營業中”和“歇業中”。陳婆婆來到店門前時,一如所料掛的是“營業中”的一麵。
“喲,陳婆婆,晚上好啊。”小店的貨櫃後,模樣清秀的十七歲小老板許奇正捧著一本很厚的黑皮書讀著,見陳婆婆推門而入,也馬上蓋上書起身迎客。
“哎!小奇你也好啊。”陳婆婆也是笑著向許奇打了個招呼。
“您又出來散步呢?”許奇在這裏生活了十七年,跟附近居民十分熟絡,對他們的生活習慣也是有著相當了解了。
“是呀,飯後百步走,活到九十九啊。”
“您老可不止九十九,看您這臉色起碼得一百九十九吧。”許奇打趣道。
“嘿,小夥子會說話。”陳婆婆笑著道:“給婆婆拿瓶醬油,再拿兩包鹽,恩……再拿包鹹菜吧。”
“好咧。”許奇輕車熟路地從貨櫃裏取出商品,又抽了個紙袋子把東西裝好,稍微心算了一下,道:“一共十七塊五,您給十七吧。”
“別別別,你這一個孩子自己過日子也不容易,該多少是多少。”陳婆婆邊擺手邊從兜裏掏出幾張零鈔放到櫃台上:“來,給你二十,不用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