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一世紀,華國京都大學。
偌大的教室內座無虛席,連教室外的走廊也站滿了聞名前來聽課的學生。講台上,一名二十左右的歲年輕的女子侃侃而談。
溫如玉,畢業於京都大學曆史係專業,主要研究玉器方向。而後懷著對玉器的熱情,四處拜訪琢玉大師、玉器名家求學,最後終於成為一位宗師級的女琢玉師,也是當代最年輕的琢玉師。
因為當初在玉器學習方麵,其老師給了她很大的幫助。所以這次,也是應已經退休的老師的邀請,溫如玉回到清華為學弟學妹們講授有關玉器的知識。
學校教學在這方麵可是花費了極大的力氣,這件事也曾在報紙上大肆宣揚過,而後這學期很多學生以選上這位美女教授的課為目標。
“玉者,美石也;器者,皿也。所謂玉器,便是指用玉石雕刻成的器物。玉器所重,其首為材,中國的傳統玉材有兩種,即角閃石和輝石類。角閃石又叫軟玉,色澤較近於凝脂,純者色白,俗稱羊脂玉,細膩溫潤,極名貴,呈青、綠、黑、黃等色。輝石類也叫硬玉,有隱約的水晶狀結構,質地堅硬,密度較高,具有玻璃的光澤,清澈晶瑩,有翠綠色、蘋果綠、雪花白、嫩淡紫等典型色彩,其中尤以翠綠色為貴,又名曰‘翡翠’。”
幻燈片上麵分別出現了各種玉石,顏色美麗。見大家的注意力都集中在課堂上,溫如玉微頓,接著緩緩講道:“現在我們所說的‘玉’,一般就指軟玉與硬玉,加入瑪瑙、青金石、綠鬆石、孔雀石、南陽玉、岫玉等傳統玉石時,我們稱為‘玉石’,它們都是由一種或多種礦物組成的集合體。而我們平時說的寶石,絕大多數是某種礦物的單晶體,如鑽石、紅寶石、藍寶石、祖母綠、貓眼石、碧璽、紫牙烏等。因此,在現代,玉、玉石與寶石的概念是有區別的。
而在古代,玉是美石的同義語,凡具有堅韌的質地,晶潤的光澤,絢麗的色彩,致密而透明的組織,舒揚致遠的聲音的美石,都統稱為玉。因此在古代,人們所說的玉不僅包括真玉,還包括蛇紋石、綠鬆石、孔雀石、瑪瑙、水晶、琥珀、紅綠寶石等。我國的傳統玉器多為軟玉製品,也有瑪瑙、岫岩玉等製品;而18世紀後,硬玉製品才大量出現。
我國屬產玉大國,其開采曆史之古,分布地域之廣,蘊藏之豐富,皆列於世界前茅。其中新疆的和田玉最為著名,為曆代皇室所珍愛。有許多學者認為,狹義的‘玉’應僅限於和田玉。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和田玉就已開始源源不斷地輸向內地,成為玉器原料的重要來源。另外,傳統玉器的常用原料還有甘肅的酒泉玉,陝西的藍田玉,河南的南陽玉(獨山玉)和密縣玉,遼寧的岫岩玉等。”
就在溫如玉對這些基礎的玉器知識如數家珍般娓娓道來之時,一道柔和卻不懷好意的聲音突然打斷了她的講課,“抱歉,打斷您一下。溫……教授,請問一個不能琢玉的人,還有資格再碰玉石、再繼續稱自己為琢玉師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