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四晚上,海萍在女兒的期中考試成績單上簽字。語文105分,數學102分,科學140分,英語109分。總分年級排名178名。各科:語文31名,數學302名,科學22名,英語17名。
海萍皺著眉頭研究問題到底出在哪兒,朵兒像隻小貓一樣站在邊上,說,數學有一道題來不及做。
又是來不及做。海萍說,你就不能動作快點。
這時方園開門進來,他拎了一盒橙子,剛從葛香鎮出差回來。他看見母女倆麵前放著一堆試卷,就問,期中考試成績出來了?還好吧?
小女孩和海萍都沒響。方園說,朵兒,怎麼樣?
朵兒沒響。甚至看也沒看他一眼。海萍向他使了個眼色,意思是:噓,別怪她。
女兒不搭理他的樣子,讓方園還是忍不住,他對女兒喚了一聲,朵兒。
你不能罵我的。小女孩麵容憨厚地說。
方園說不會不會。
海萍說,數學又來不及做。
方園拿過紙,看了一下說,數學分數還不錯的,如果那道來不及做的題做了,就112分了,我覺得挺好的。
小女孩說,我會做的,就是來不及。
海萍說,來不及,就說明你還是不會做,不夠熟練才會來不及做。
小女孩就有些倔,說,我是會做的。
海萍說,動作慢就是因為不熟練,粗心也是因為不熟練,熟練了,甚至看一眼題目就知道出題意圖了,你想粗心都不可能,想來不及都不可能,所以說,你平時題目還是做得太少。
海萍說著說著就有些激動,她也知道這不好,但這火就是往上冒,不知為什麼她控製不了。也可能她雖在安慰寶貝,但心裏其實還是在乎。小女孩就哭了。
方園說,不就一道題嗎,不就是一道題嗎,這不是考能力,這隻是為了排名次,別看得太重。
海萍皺了下眉,說,切,就是要排名呀,前40名才可能進前3所重高呀。
見女兒一聲不吭地在一邊流淚,方園就鑽了牛角尖,他對海萍提高了聲調,你說說看,你說說看,1分、2分,這麼點微小差別能代表多少能力的高低?排名到這份上,隻是為了一定要區分出層次來,這不意味著你真的差多少,不是她不會,她會,隻是她還略有差錯,小孩子誰沒差錯。
海萍說,書呆子才辯論分數和能力的關係,誰和你辯,中考、高考和你辯嗎,我隻知道排名要靠前,就不能丟分,就得一分也不落下,就得……
方園惱火地說,沒錯,要排個好名次,就不能有一絲一厘的錯,非得練到你像個麻木的運動員,神速,不緊張,不出一絲意外。方園在客廳裏轉圈,氣氛在往差的方向奔跑。方園說,否則別人訓練得像台精確機器,而你不是,你就墊後,如果大家都是,你也是,但你還有一點點差錯,那你也是劣等!但你真的就比另一個要低出多少?一題10分,憑什麼10分?你搞不明白這個,就永遠為這可笑的1分、2分難過去吧,還真的難過了,有病。
他們就吵起來了。海萍的眼淚就下來了。這母女倆的哭泣是一個方式,就是無聲地流淚。小女孩朵兒不太聽得懂她爸的意思,但媽媽的眼淚讓她不知所措。小女孩抹著眼淚,對著桌上的那張紙很懊喪。她在說,差1分,全年級700人裏就差10名,差10分就差100名,一道題就10分呢。
海萍知道其實寶貝一直在心痛來不及做的那10分。海萍就擁住女兒,用紙巾擦拭她的小臉蛋,就很後悔自己剛才發急。小女孩進入初三後,其實已經知道和人比了。女兒在乎名次的樣子,讓海萍覺得欣慰和心疼,她想,剛才一直在提醒自己不能讓寶貝難過的,怎麼又讓她哭了,我怎麼了。她輕拍著像小貓一樣黏在自己身邊的女兒說,沒事的,以後我們多做點題目,下次數學爭取拿到110分以上。
可能是媽媽今天哭了,所以小女孩顯得特別乖一點,她一邊點頭,一邊說,問題的關鍵還不是110分以上,老師說滿分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名次,這次數學有30個考了滿分120分,119分的就隻能排31名了。
母女倆心通的樣子,讓方園覺得她們邏輯不通。他在一旁說,女孩子不能太算了,不能太在乎,以後大氣、舒服才好。
海萍覺得方園又書呆子了,她說,混不上去,以後長大了心態又能大氣舒服到哪裏去?
他們就又吵了,吵著吵著,就像在吵先有雞還是先有蛋。其實在他們自己讀書那陣,人們就在吵這事了,比如“用12年磨人的應試苦讀換取未來較高質量的生活值不值”。討論快20年了,都沒解決這其中的邏輯和功利,今晚海萍方園當然也解決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