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技術與技術係統 第六節 技術整合
技術是一個內涵豐富,寬泛的概念,作為理論研究可以從多個領域多個角度去認識、理解和討論。而要進行創新操作則必須有明確的目的和根據需求所確定的目標,並通過創造過程,實現人們期盼的功能。有“的”才能放“矢”,創新中的“的”就是承載創新目標、各種必要的技術及滿足功能需求的載體。使若幹種技術通過創新蘊涵於某載體的過程也就是技術整合。
一、技術整合在技術係統研究與創新中的作用
1.技術整合概述
在討論技術進化理論與實踐中,生物學、社會學等文化係統的觀點雖然為技術係統的演化提供了一種類比,也為研究探討技術係統與外界環境的相互關係提供了多方麵、多角度的啟示;但是技術係統既無與生物係統中“基因”類比之要素,而且其技術變異中非完全隨機的設計也普遍存在,因此難以比照運用生物學進化理論對技術進化過程作實質性分析。由於技術是屬於知識範疇的事物,它的技術子係統的內涵包括物質、機械、物理過程、化學過程等諸多手段連同運用它們的技能共同構成;這一點與在文化係統中的技術子係統也是有區別的。所以將技術係統作為一種知識係統來探討,將有別於廣義進化論和文化係統觀。
現實中所有的單獨的技術係統(或稱技術單元),作為一種特殊的知識,可以表示為輸入(input)+確定的可行程序(procedure)+輸出(output),可以簡記為I+P+O;是靜態的,相當於一項技術設計、專利或係統。為了討論和研究他們之間的相互作用,需要提供一個可以在現實中活動起來的平台(包括設計、製造、銷售、使用、運作、改進、更新換代乃至淘汰等過程),使各種技術能在這個平台上得到展現和互動,同時與環境作用和展現功能,並從環境中得到反饋。為了方便研究,我們引入技術整合的概念。
2.技術整合的定義
所謂技術整合是若幹項技術在某種標識下,同時被蘊含於一種技術載體之中,發生相互作用,並取得某種效能的組合。
這裏的載體一般是指:物質的人工製品、人們的實踐活動及掌握技術知識的人而非知識,標識是指賦予載體的名稱。載體與其名稱顯然具有某種同一標識,代表一類人工產品。關於人工製品的內涵,要作廣義的理解:可以指工業產品、農業產品或第三產業中的產品,同時也包括人類的各種實踐活動及技術人員。
例如以內燃機(或電機)為動力能在普通路麵上以較高速行駛的運載工具一類載體,其標識是某種汽車,屬於工業產品。它蘊含了幾百種技術,屬自然技術範疇的如:內燃機技術、傳動技術、轉向與操縱技術、製動與防抱死技術、電子控製技術、液壓與氣動技術、安全技術、照明技術、模壓技術、切削技術、焊接技術、塗裝技術;屬社會技術範疇的管理技術(成本、生產、質量、技術人員等)、流通技術、售後服務技術等。農業產品中糧食也是一類載體,標識為小麥的產品蘊涵有育種技術、耕耘技術、灌溉技術、植保技術、儲備技術、加工技術、管理技術等。
同樣第三產業中的旅遊、物業管理都為一類技術載體。人類的實踐活動方麵也包括多種技術,除管理技術、尚有傳播技術、發行技術等。
引申而論,作為上層建築體係的行政管理、財政金融管理、交通管理、資源與環境管理乃至國防建設,都是技術的承載體係,各種高新技術也在國家建設中不可或缺。
從以上例證可以發現一類載體蘊含多種技術,一種技術又可能為多種載體所蘊含。因此,在技術整合時不僅應注重某個技術子係統(如自然技術、社會技術等)內不同技術的整合,還應關注技術係統中不同子係統的技術間的集合。
某一技術整合體所蘊含的所有技術單元,不單是簡單的組合,更應注意
·第五章.技術與技術係統·
和強調它們各自的“I+P+O”在載體中的相互作用、相互製約和相互滲透。機械製造技術、電控技術、計算機技術、顯像技術、X射線發生技術、反射技術等都是複雜的技術整合體,各自都含有更多的技術單元,它們相互之間相互作用,錯綜複雜;而他們之間的組合又可以組成更為複雜的新技術,如斷層掃描技術(CT機)、太空遙控技術等。在現實中很多人工製品的技術整合是較為普遍的現象,幾種製品通過整合而產生不同於原有製品功能的新的人工製品,也即原有製品實現更高層次的整合。
3.技術整合在技術係統研究與開發中的作用
(1)技術整合是技術係統存在的基本前提。
係統是相互作用多個元素的複合體。從邏輯上講一個“對象”能成為係統,它必須至少有兩個可以區分的“對象”(元素);這對於眾多的技術構成的集合是具備的,也是必備的。集合中任一元素必須與集合中的其他元素相關,也就是說係統中不存在不相關的獨立元素。這種關係,必須通過技術整合這一平台加以分析和理解。由於科學與技術的發展,各種人工製品的種類與數量激增,其蘊含的技術單元的種類與數量不僅對應增長,而且相互作用也更加複雜,各個科學領域的技術相互交叉,涉及的範圍也極為廣泛,許多與似乎並不相關的單元也發生了聯係。如瓶裝飲料的迅速增長帶來了塑料(原材料)、吹(吸)塑技術及相關工業的發展;高層建築的大量增加與電梯技術增長密切相關等。
由此可見,技術整合乃是技術相關性和技術係統存在的必要前提。在技術整合中,也蘊含著創新的過程;可以認定,任何技術都和不同於它的另一項技術存在相關性。對於已有技術(顯技術)可以通過整合得到新的係統,而對尚未發現的技術(潛技術)一經發現並被整合,這樣技術係統才發生更高層次的突變,即技術係統創新。
(2)技術整合為技術係統提供了創新(進化)的平台。
組成技術係統的自然技術、社會技術、思維技術三個子係統又有眾多的相應技術組成且彼此相關。這些技術的變異和新技術的產生,以及環境對技術的選擇作用是技術創新與進化的基礎。技術的變異與新技術的產生,跟蘊含它們的技術載體所受到社會經濟需求的刺激(欲望)、自然與文化環境、科學的發現和載體協調性指標等有關。技術創新與進化過程的選擇作用並非直接作用於技術本身,而是直接作用於蘊含技術的載體之上。無論自然環境還是文化環境,首先是對人工製品、製造製品的企業和設計製品的人員進行選擇,再由此作間接地對技術做出選擇,因此選擇所操縱的實際單元是人,人類組織和人工製品;技術在選擇中雖然地位重要,但卻是間接形成的。
人的創新意識、企業和產品創新在技術創新與進化中占有重要地位;他們(人、人類組織、人工產品)是承載各個實體進化的載體。蒸汽機的發明,可謂工業革命的“先驅”和“動力”;然而,隨著電動機、內燃機等動力機的問世,蒸汽機的笨重、效率低、汙染嚴重等弊端便凸顯出來,並逐步為工業所淘汰退出“技術”舞台,蒸汽機製造企業和工程技術人員也隨之倒閉和改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