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識大體恪守規矩,見門房下氣低聲(1 / 2)

有明一代,或許除了朱重八那三十來年之外,官場上最大的規則都不是朝廷法令,而是那些似有似無的潛規則。

隻要地位足夠,什麼《大明律》、《禦製大誥》之類的玩意,當成廢紙那是沒有絲毫壓力的,但哪怕身為當朝首輔,觸碰了潛規則這條紅線,那都是死無葬身之地的。

集兩者之大成的例子很多,但後世流傳最多的是張居正,這位張太嶽活著的時候是可以拿著《禦製大誥》擦屁股的猛士,但就因為變法觸碰了整個士人階層的利益,所以死了之後的待遇也是流傳千古的。

哪怕現在的人還不知道張居正是誰,王翦還是決定以史為鑒,自覺離張太嶽張首輔還差著十萬八千裏的他決定裝一波慫,這次刺殺就不再追究了,隻要把屎盆子往那幫斷子絕孫的宦官們腦門子上一扣,自己肯定能賺到足夠的好處,至於自己受到的委屈,今年是正統九年,離著王振作死還有五年。

“君子報仇十年不晚”,君子這個詞很高雅,曾經滿手血腥的王翦自覺配不上,但一半應該還沒問題,所以忍五年然後反殺這種事,王翦還是做得來的。

所以,王翦不去提刑按察使司衙門,反而直接去左布政使的私宅,看似不合規矩,實際上卻是最合規矩的,這充分符合了大明朝官場的潛規則,照顧了以浙江左布政使劉景洪為首的一幹官員的根本利益,尤其符合劉景洪的利益。

有機會抱緊劉景洪這條在王家看來,都是那種“不可與之稍有衝突”的大腿,對於一個黃岩縣的縣令而言,絕對是天上掉下來的機會。

要知道,雖然這大明朝的官兒,講究的都是“不求有功但求無過”,但是還有一句話流傳得更廣,那就是“有便宜不占王八蛋”,麵對著打壓領導打壓宦官集團,得到士林稱讚的前景,哪怕是劉景洪這麼個眼看著就要致仕、仕途沒有絲毫前進可能的左布政使,也不會不感到心熱的。

要知道,現在的中樞之中,大太監王振呼風喚雨,文官集團可是大不如前了,這個時候借著打壓宦官的名義進入中樞,哪怕不入內閣隻是擔任一個六部尚書,也是青史留名的。

退一步講,哪怕劉景洪要求一個穩妥,不和王振為首的閹黨正麵剛,王翦這件事想要完美解決,最起碼從政治穩定性的角度上解決,就必須要通過浙江布政使司,將整件事情“壓下來”,這樣浙江政局才能穩定,他才能得到一個“顧全大局”的評價。

無論如何,王翦所“受的委屈”不但不會白受,還會得到加倍的補償,最重要的是,三年一次的外查就要到了,那時候即便是吏部右侍郎想要動自己,也是千難萬難。

因為外查實際上都是由左右布政使、提刑按察使這三位定奪的,吏部也不過是走個過場,還是那句話,潛規則很可怕,吏部右侍郎再牛,也不敢壞了這個潛規則,到時候自己一個“稱”的評價是免不了的。

王翦眯著眼睛,食指輕輕地叩著身旁的桌案,雖然大明朝的縣令很難得到升遷,但自己可不是什麼舉人的功名,而是正兒八經的二甲進士,再加上背後有王家,破破例也不是什麼不可能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