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
11月1日,南京行政院正式發布經管訃聞:宣布從即日起取消限價;公布《改善經濟管製補充辦法》。與此同時,行政院政務會議又通過《修正人民所有金銀外幣處理辦法》,於11月13日,由蔣介石明令公布,規定:“黃金、白銀、外幣準許人民持有,銀幣可以自由流通和買賣”;並把金銀外幣的兌換率一律提高五倍,即黃金1兩、白銀1兩、銀圓1元、美元1元,分別可兌金元券1000元、15元、10元、20元。於是旋即在社會上掀起一股新的以金元券兌換金銀外幣的熱潮。負責承辦的上海中央銀行、中國銀行、交通銀行和農業銀行分成七個單位承辦,每日每單位以200人為限,每人限兌10兩黃金。按蔣經國的話說:“限價已經放開,70天來的努力,己一筆勾銷。”他於11月2日發表了《告上海市民書》,表示了一番歉意,說了些沉痛的話,這場由蔣經國主演的全場武打好戲,隻好落幕告終。6日,蔣經國悄悄離滬,回到杭州的寓所。
1948年9月25日,上海《大公報》刊的《打虎讚》,對蔣經國的這段經管,既諷刺又寫實,其文曰:
萬目睽睽看打虎,狼奔豕突沸黃浦。
米紗煙紙實倉庫,一夕被抄淚似雨!
惋惜市場變幻多,任從此輩作風波,
笙歌華屋優遊甚,哪問貧民喚奈何?
更把黃金通顯貴,達官交往資狐媚,
官商一氣共沆瀣,渾水撈魚力不疲,
君記否?
去歲金潮經調團,未呼捉虎事周旋,
雷聲過後無大雨,商場虎勢尚依然。
而今經濟革興後,限價依從新來打虎顯威風,
聲譽紛紛騰眾口,
或為老虎暗擔心,或為辛勞忱使君。
世間到處狼與虎,
孤掌難鳴力豈禁?
曹聚仁著《蔣經國論》,對蔣經國這段經曆更有描述、有分析、有論、有貶、有諒。寫道:
經國放下經濟特別員職位的前一星期幾乎天天喝酒,喝得大醉,以致於狂哭狂笑。
這顯然是一場騙局,他曾經呼籲老百姓和他合作,老百姓已經遠遠離開他了,新贛南所造成的政治聲譽,這一下完全輸光了,有的人,提起了經國就說他是政治騙子;有人原諒他,說這都是楊貴妃不好,害了他,蔣先生的政治生命,也就日薄西山了。
自11月1日,南京當局取消限價政策後,物價更如猛獸下山、洪水決堤,騰飛猛漲。以上海為例,11月份物價比“8.19”限價時高出25倍,12月為35倍,到1949年1月已達128倍。大米每市擔,1949年4月10日衝破40萬元大關,15日為75萬元,16日為96萬元,17日更漲至120萬元。由於金元券貶值,一些國民黨地方政府如台灣、廣東、四川、雲南等省,明令限製金元券入境和限製彙兌。蔣軍發餉直接使用黃金或外幣。廣西、福建等地,已實行了以一斤大米為單位的原始交易辦法。四川《工商導報》刊登一首《虞美人·寄調金元券》,詞曰:
法幣金元貶值了,物價漲多少?小民日夜憂漲風,幣製不堪回首改革中。金元標準應尤在,隻是價格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簇亂箭鑽心頭。
南京政府財政金融的大崩潰,加速了國統區的工農業全麵破產。1948年法幣貶值時,北平、天津兩地民營工廠倒閉百分之七八十。廣東400餘家工廠,有300餘家停產。四川參加產聯的1200家工廠,關閉了80%。“8.19”幣製改革及其限價,更給工廠帶來厄運。上海紗廠在限價期間,出售棉紗5萬件、棉布1萬匹,損失達1250萬美元。1948年內,上海3000多家大工廠,開工率隻五分之一。天津63家橡膠企業,上半年還發揮20%~40%的生產能力,下半年則大部分停工停產。1949年,全國生鐵產量隻246000噸,鋼158000噸,原煤3243萬噸,發電量431000萬度,與抗戰前比較:輕工業產量降低30%,重工業生產量降低70%。農業生產,河南、湖南、廣東等省,1948年即有20%~40%的耕地拋荒。1949年全國糧食總產量隻有22636000萬斤,比曆史最高產量減少24%。棉花產量隻89000萬斤,比曆史最高產量減少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