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軍前指出發前夕,胥光義於8月18日由重慶來到昌都,向軍領導傳達中共中央、西南軍區對十八軍進軍和到拉薩後各項工作的指示:堅決貫徹執行十七條協議是我軍進軍拉薩、立足西藏的政治基礎。因此,要求部隊必須深入反複學習,模範地執行協議和黨的民族、宗教、外事政策,擴大反帝愛國統一戰線,真誠團結上層人士和西藏人民,促進藏族內部團結,並結合實際情況修訂和充實進軍守則,嚴守黨紀、軍紀,尊重藏族人民風俗習慣,人人爭做執行黨的民族政策的模範。軍前指於8月28日由昌都出發,這是一次極其艱苦的、曆時兩個多月的長途行軍。軍需物資除有限的騾馬馱運外,大部分由幹部戰士個人背運。為了多帶糧食,戰士平均負重70至80斤,最多的有近百斤。進軍途中,軍前指和五十二師部隊,先後翻越了10多座5000米以上的雪山,涉過數十條冰水河。爬雪山是異常艱難的,空氣稀薄,嚴重缺氧,呼吸困難,胸悶頭漲,每走10至20步就必須休息。在翻越5900米的比如大雪山時,爬了一天,宿營山腰,已接近雪線,次日全天在冰峰雪地裏行進。軍領導同誌的馬匹全部給戰士馱背包,譚冠三政委的馬馱了一個重病號,軍的幾個領導人步行6小時才到山埡口。譚冠三政委年紀較大,因嚴重缺氧,步履極其艱難,但他堅持爬到山頂,到達山口時,寒風卷著滿天大雪,使人看不清道路,張國華軍長、譚冠三政委和司令部的參謀們順著風勢,人畜一起滑下了雪坡。下山後,李覺第二參謀長去幫助輜重連的戰士們救護一匹滑入冰河的騾子,也被風雪卷進了冰河。翻越這座雪山,付出了6名戰士生命的代價。軍前指翻越念青唐古拉山到達墨竹工卡,五十二師越過窮八站到達大昭段時,騾馬已死亡三分之二,隨軍運輸的犛牛距離尚遠,後方補給一時又接濟不上,幹部戰士體力急劇下降,高原強烈的紫外線輻射,使許多同誌臉上都脫了一層皮,疲勞、饑餓、高原不適應,時刻威脅著人們,幾乎每天都有戰士犧牲在行軍途中。
十八軍是在戰爭中成長起來的英雄部隊,依靠各級黨組織堅強的政治工作,依靠共產黨員、幹部的先鋒模範作用,團結互助,發揚吃大苦、耐大勞、不怕犧牲的光榮傳統,戰勝了一個又一個困難,勇往直前,義無反顧地頑強跋涉3000裏,勝利完成了進軍任務。10月26日,軍前指進入拉薩,受到拉薩各族各界兩萬多人的隆重歡迎。進藏以來一直擔任先遣任務的一五四團,在團長郤晉武、政委楊軍率領下,接受了張經武、張國華、譚冠三等及阿沛、然巴、夏蘇、繞克夏等西藏地方政府主要官員的檢閱,舉行了入城式。
9月13日,毛澤東主席對進軍西藏後的工作,作了重要指示:如果我軍不從事生產,則給養將成嚴重問題,靠藏政府供給或購買則對藏民不好,故須實行生產與築路並重的方針。毛澤東還指出:為使班禪能回後藏,並便於開展工作,應改變明年不進駐日喀則和江孜的決定,要各派一部分軍隊進駐上述各點,並在這些地方進行生產。十八軍前指到達拉薩的第三天,中共西藏工委、軍黨委與張經武代表一起,遵照毛澤東這一指示,討論了部隊工作方針。首先分析了十八軍入藏的形勢,認為協議簽字之後,經中央代表和先遣支隊過去一段的耐心工作,達賴與西藏地方政府先後發出擁護協議、慶祝國慶的電報,多數高級官員及貴族對解放軍態度有了好轉,但少數分裂主義分子,分裂祖國、反對解放軍入藏的態度尚未基本改變。而解放軍初到拉薩,糧食補給則有接濟不上的危險。故決定後方部隊全力修築康藏公路,前方部隊以生產為長期中心任務,戰鬥部隊可適當分散就食的原則,軍直及十八軍獨立支隊、一五四團三營駐拉薩;一五四團二營配以地方幹部進駐江孜;一五四團一營、十八軍獨立支隊一部保護班禪進駐日喀則;五十二師師直、軍炮兵營、一五五團一營駐大眧、則拉宗;一五五團主力駐沙丁宗至桑達本貢一線;亞東暫不去部隊。11月底,西南軍區批準後,十八軍即按此計劃調整了部隊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