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六、廣西剿匪
1949年11月初,解放軍從南、北兩麵進入廣西,到12月11日,共殲白崇禧集團主力部隊17萬餘人,解放全廣西。當時,主要是占領城市及邊境、要道,來不及摧毀廣大農村的封建勢力和潛伏下來殘餘武裝及特務,故廣西匪勢嚴重,據有關方麵統計公開活動的土匪就有218股9萬餘眾,這些土匪可分為以下三種:
一是白崇禧潰退時,有計劃有組織留下來正規武裝、行政人員和特務。主要有:桂北軍政區司令周祖昆、副司令霍冠南所部5000餘人,活動於桂北百壽地區;桂北縱隊司令莫敵部1000餘人,活動於桂北永福地區;桂西軍政區司令莫樹傑部2500餘人,活動於桂西北南丹地區;桂東軍政區司令甘麗初部1000餘人,桂中軍政區司令王景宗部700餘人,活動於平樂、瑤山地區;桂南軍政區司令羅活部1000餘人,活動於大容山區;滇桂邊區司令張光瑋部2000餘人,活動於百色西北地區;龍州對訓督辦姚槐部1000餘人,活動於中越邊境固邊、九特一帶。還有桂綏遊擊第二支隊司令林秀山、第八專區專員蔣雄、第十專區專員羅紹暉、靖西專員賴慧鵬等部共10000餘人,活動於邊沿或山區,總計以上骨幹匪眾3萬餘。
二是反動封建武裝。廣西是桂係軍閥老巢,從1930年開始就打著“建設廣西”旗號,建立了一套嚴密的反動統治機構,製定了“軍政合一”、“行新政用新人”等一係列反動措施,20年間培養10餘萬農村甲長以上行政人員;同時還推行以村長兼任民團隊長和小學校長,以鄉鎮長兼任中心小學校長和常備隊長,普遍建立民團,組織聯防,大力武裝封建地主階級,使之成為農村政權、財權和兵權三位一體的統治者。
三是慣匪,可分為兩種:一種是地痞流氓、散兵遊勇;一種是為生活所迫,鋌而走險,落草為寇,打家劫舍。
以上三種土匪,以惡霸地主為社會基礎,國民黨軍官為指揮,特務為軍師,國民黨軍政人員為骨幹,蔣桂集團為後台,是一夥兒反共反人民的地地道道的政治土匪。
1949年12月9日,解放軍廣西軍區成立,先後在桂林、柳州、平樂、宜山、梧州、玉林、賓陽、武鳴、百色、龍州等十個地區建立軍分區,並將主力部隊地方化;在省委、省人民政府統一領導下,實行軍事管製,協助地方建立地市、縣、區人民政權,整編地方遊擊隊,建立縣、區基幹武裝,協同主力部隊追殲殘敵。1950年1月10日,廣西區委、省軍區根據中南軍區1949年12月12日《關於1950年上半年剿匪作戰給各省、各剿匪部隊的指示》,根據本省實際情況,發出《剿匪指示》,確定以淸剿匪特、鞏固治安、發動群眾、武裝群眾為全省1950年壓倒一切的中心任務,提出上半年肅清股匪,下半年肅清散匪的奮鬥目標。當時,執行剿匪任務的主力部隊10個師另一個團,連同地方武裝共14萬多人,有四十五軍全部,即軍直屬部隊、一三三、一三四、一三五師及一五一師(兼龍州軍分區)、一五二師(兼賓陽軍分區)、一五四師(兼梧州軍分區),以上部隊擔任賓陽、武鳴、梧州、龍州、玉林五個地區及柳州地區之來賓、武宣、象縣三縣剿匪任務,並肩負鎮南關、隘店、水口關、嶽圩之線的邊防守備。以四十九軍全部,即軍直屬部隊、一四五、一四六、一四七師,擔任平樂、柳州、桂林三個地區剿匪任務。以三十九軍之一一五師於桂林、柳州兩地區間護路剿匪,以三十八軍之一一三師三三五團於宜山地區之金城江、思思地區剿匪。
匪首劉嘉樹落網
1949年11月中旬某天,解放軍十三兵團部話務室,報話機發出“嘀嘀嘀、嘀嘀嘀……”緊急呼叫,幾分鍾後三十八軍收到兵團電報“急!敵十七兵團劉嘉樹所部,正由南丹、河池一線趕往百色,目的在搶占百色、東蘭一線,策應白崇禧的南線作戰。望你部密切監視,盡快截擊……”於是三十八軍立即展開追殲敵十七兵團行動。在桂西遊擊區軍民配合下,於東蘭等地痛殲敵十七兵團過半,劉嘉樹率殘部一路逃跑。11月下旬,由百色逃至西(林)隆(林)一線,11月底由西、隆向水口關方向逃竄,先進入雲南廣南地區。1950年1月底,劉嘉樹率十七兵團之一〇〇軍一九七、一〇九師殘部萬餘人,逃到越南西北高平地區,雖然他很想在這裏占一塊地盤,以保存實力好伺機東山再起,但在越南人民軍的打擊下無法立足,於是白崇禧電令劉嘉樹回到水口關一帶,取道平而關進入越南東北部,從海上逃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