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1 / 2)

老黃牛拉著大車顛簸的在前麵慢慢走著,從馬店公社大院出來已經四十分鍾了,盧秀貞扶著車幫邊緊了緊棉襖的領子,邊望著路兩旁,淮北平原地勢一馬平川,除了墳地就是土堆,很少見到綠色和生機,田野裏稀稀拉拉豎著些小麥或者高粱的秸稈,遠遠近近也能看到一些村莊,大都灰蒙蒙的。

趕車的劉老頭60多歲,臉上布滿了溝壑,粗糙的手上甩著根鞭子,麵相十分的忠厚,牛車在高低不平的土路上慢吞吞的晃著,時速不會超過每小時4公裏,跟步行也沒多大差別。

“噶梁”(上海話裏四眼的人一般都叫這個外號)看看盧秀貞,清秀的臉龐梳著時下常見的兩根麻花辮,穿著黑突突的一身棉襖,眼睛大且亮,眉毛長長的很英氣,不覺歎了口氣,真是沒想到盧秀貞做人這麼義氣!

眼角瞥到噶梁皺著眉毛,盧秀貞很無奈:“噶梁,沒想到你這麼看不開啊!你不曉得我去當記分員一天能有10個工分麼?到了馬康莊也沒人老盯著幹活,自由多了。再最後說一次,我是主動要求來的。”

“總之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難啊!這次是我連累了你,以後你就是我的親妹子。”拍著胸脯,噶梁終於放開了點,現在說啥也都來了,下定決心往後一定要照顧好這個老鄉加同學。

又趕了約莫二十分鍾,牛車拐進了一個村莊,天已經快要黑了,劉老頭吆喝了一嗓子,莊子聞聲出來不少老鄉,差不多都是黑棉襖,腰上紮著繩子,烏泱泱一大片圍著牛車看熱鬧。人群中站出一個大約40多歲的漢子,臉色黝黑、身材瘦削,嘴裏客氣著:“歡迎,歡迎!”又自我介紹了下,原來他就是馬康莊的生產隊長馬振東。劉老頭已經趕著車走了,馬隊長就把盧秀貞和噶梁先帶到了自己家。

他家是四間土草房,進門堂屋裏一張方桌上麵放著個頸部碎了的墨水瓶改造的煤油燈,搖搖晃晃的冒著縷黑煙,四張長條凳擺放周圍,正中牆上貼著毛主席揮手的大幅畫像,邊上的牆上有些紅底黑字的標語口號。

一坐下來,馬隊長就直入主題,來到馬康莊,以後就是莊子裏的一份子,噶梁好辦,莊子裏有幾家孤寡老人都已經打過招呼,哪一家都可以。女知青目前沒有合適的地方,盧秀貞今天就先在他家和他女兒擠一擠,明天等村東頭老韓家閑置的兩間雜房理出來就可以搬進去了。

另外知青安家費是400元,300給了生產隊蓋房買農具,100元是頭一年10個月的補助,也就是每月10元加上30斤糧票,目前階段可以用糧票和錢在隊裏先換糧食和柴火,等過了10個月後一切得按工分算,像他們這種情況比較特殊,頭一個月剛來隊裏照顧一下,之後就按公分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