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0.貪念便是負重奔跑(2 / 2)

法師急忙問:“為什麼我就是找不到禪師的心跡呢?”

慧忠禪師說:“因為我沒有心跡!既然沒有,您又如何探查呢?”

法師這才恍然大悟,讚歎道:“高僧的修為居然已經到了這個境界!

世人被自己的心跡所累,一輩子都蠅營狗苟地過活,而我也因此能夠找到他們心中所想,看來隻有拋卻心中的貪念,才能真正雲淡風輕啊。”

在佛家的眼中,心跡是泄露我們內心秘密的罪魁禍首,而凡俗人等卻不能拋開心跡的困擾。他們就像是背著裝滿了石頭的背包一樣前行,這背上的石頭便是我們心中的各類貪念,無法放下的各種執著。

一個能夠放下心中貪欲的人,就像是萬裏無雲的天空一樣清澈明淨,他的心跡無處可尋,自然也就沒有什麼事可以將他羈絆。

對未來有所期望是好事,但當它無限延展,就和貪欲隻有一線之隔了。當欲望演變成貪念,它對我們所產生的影響也將從正麵轉負,不再是推著我們前進的手,而是壓在我們背上的石頭。如何將自己的欲望控製在合理的範圍之內,避免它演變為貪念,是現代人必修的一門心理課程。在現代心理學看來,人生的不完美是一個不爭的事實,我們總是在得到的同時也失去著,得到之後還不能滿足,便會造成心理的缺憾,日積月累便會演變為心理障礙,而貪心則是這一障礙的根源所在。

“心有所貪念,則不得其正。”在現代這個誘惑極多的社會中,貪念往往會引導人走向陷阱,它就像毒品一樣,讓人為了滿足自己的意願不惜傷害別人,也不惜傷害自己。股市之中描繪的浮華美景,讓多少人跌落其中?商家構建的繁華世界,讓我們將多少不需要的東西花錢買回家?這些都是貪欲作祟的結果。那麼,如何減少貪念呢?

(1)讓人生獲得滿足的原因是奉獻,而不是占有和揮霍。觀察那些擁有財富的富豪,可以長期保持住的往往是那些善良、有道德的人,他們樂於奉獻,願意承擔自己的責任,花在自己身上的錢遠遠不及花在員工和周圍人身上的多。而那些喜歡揮霍的人,因為貪念而不斷攫取,渴望著權力和財富,最後不僅未能獲得他人的尊重,反而陷入了貪念建造的深淵。

(2)貪念源自於內心的貧窮。在很多人看來,擁有了財富,人生就會圓滿,有錢就會成為富裕、滿足的人,但事實上並非如此。一個人就算有很多錢,如果不能遏製自己的貪念,還是會覺得自己是一個窮人,因為內心的貧窮讓他隻能想方設法去滿足欲望,就算傷害了自己愛的人,傷害了大自然,他們都會在所不惜。所以,豐富內心才能趕走貪念。

(3)想到貪的時候,想一想自己的責任,想一想本心和欲望的源頭,才能清醒過來。當我們渴望著擁有更多的財富、更多的愛時,就更應該想想自己憑什麼要獲得那麼多,想一想自己應該為它付出什麼。

欲望的源頭隱藏著人生許多問題的答案,當我們不斷回頭去看,就會發現一個最真的自己,也會找到最真的答案。

貪心就像是背負在肩頭的石頭,讓人向前邁動的腳步越來越吃力;貪心又像是失去控製的方向盤,讓人明知是歧途,卻隻能衝向深淵。控製欲望,不僅是為了讓自己活得更加輕鬆快樂,更是為了不忘生活本來的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