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6章 另一種生活方式(1 / 1)

科學的每一項巨大成就,都是以大膽的幻想為出發點的。

——杜威

看見那個病人與她隨身帶來的醫療轉介單時,這位醫師好像早已經養成了習慣,沒有顯示出一絲興奮,隻是按照常規,例行安排住院、檢查和固定會談。

會談一般都是有固定時間的,每個星期二的下午三點到四點。那天下午,她走進了醫師的辦公室,一個第一次接觸的陌生環境,還有麵前那高聳的一排排書架圍起來的那種嚴肅感和崇高感。她眼神飄忽、心跳加速,幾乎不敢再多看一眼,便羞澀地低下了頭。

這正如她的醫療記錄上所描述的:害羞、少言寡語、性格內向、溝通極度困難、有嚴重的自閉傾向,推測有幻想症或妄想症。

雖然她麵頰通紅,低垂著頭,靜靜地站在那裏,但是,從她的臉上不難看出,稍胖的雙頰上還有明顯的雀斑。這位與她第一次見麵的醫師打破了尷尬的局麵,開口問起她遷到這所醫院後是否能適應所麵臨的困難。她一個勁兒地搖著低垂的頭,蚊子一般的細微的聲音傳出一句:“沒有。”

在接下來的日子裏,這位醫師無意中發現,對她而言,書寫的表達遠遠比交談更容易、更方便。於是,他要求她每天隨意地寫寫,記錄在任何自己認為方便的紙上,或是寫下任何她想表達的文字。

她的字唯美、纖細,字與字緊貼,全部擠在一起,普通人要想閱讀,實在是太費工夫了,要費心又費力才有可能識別這其中的意思。而她的用詞也很獨特,給人的感覺是十分敏銳的,或者可以說這個人的表達能力實在是太抽象了,另外也可以說是十分有詩意的。

後來,醫師在長時間的接觸中,逐漸地了解了她的出生環境和成長過程。她出生在一個偏僻的小山村,那裏道德嚴謹、思想落後,在那樣的村落,也許是由於生活艱苦或是其他緣故,周圍的每一個人都顯得特別強悍而有生命力。

然而,她卻恰恰相反,從小就膽小怕事,顯得極其畏縮,有很多時候寧可被夥伴或家人嘲笑,也不敢獨自一人出門。

父親也為此經常在眾人麵前一個勁兒地歎氣,擔心她以後的生活和可能遇到的危險。父母還總是不停地嘮叨,有時候禁不住直接說:“你這個孩子跟別的孩子比起來,怎麼會這麼格格不入?”

無論家人怎麼努力,她都沒有絲毫的改變,甚至更加嚴重了。於是,她不得不陸陸續續地接受一家家醫療機構的治療,直到有一天,她住進了這家精神病院。

醫院的走廊裏時常擺放著一些過期的雜誌,那是社會上一些慈善人士捐贈的。這些雜誌的內容一般是教普通人如何烹飪和裁縫,如何能夠成為一個真正的淑女;有的是談一些好萊塢影星和歌星的幸福生活;有的是一些深奧難懂的詩詞或短篇連載小說。她自己不愛與人交流,但內心卻有些喜歡,於是,在醫院那茫然且無聊的歲月裏,索性提筆不斷地投稿。

出人意料的是,那些在家長、學校師生和醫院裏被視為塗鴉,而根本不知所雲的文字,竟然刊登在了當時一流的文學雜誌上。

醫院的主治醫師顯得十分尷尬。他們立刻召開緊急會議,迅速決定取消某些帶有侵犯性的治療手段,並開始豎起耳朵仔細聆聽她的談話,認真分辨是否不小心錯過了某些暗喻或象征。

她的家人也覺得有那麼一絲得意,他們忽然醒悟,原來,自己家裏還有這樣一位了不起的怪女兒。

甚至連昔日小鎮上那些整日閑言碎語的鄰居都顯得那麼的不可置信:“難道今天獲得偉大文學獎的作家,就是某某家當年那個行為舉止都很怪異的小女孩?”

最後,她出院了,也憑著獲得的獎學金跨出了國門。

這就是新西蘭著名女作家——簡奈特·費蘭——的真實故事,她也是那個時代被人們公認的新西蘭最著名、最偉大的女作家。

心靈直通車:人們的思維由於受到局限,才會顯得循規蹈矩。然而,在社會中,從來都沒有循規蹈矩的理性或科學,隻是人們自認為任何事物都要有一致的標準,於是那些超出常態的,便被視為異常。其實,生物界時時存在著異常客,這隻不過是少數人所遵循的另一種不同的生活方式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