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國已具備強大經濟實力,區域乃至全球經濟影響力越來越大
1.綜合經濟實力增長快
近年來,中國經濟進入中高速增長的新常態,經濟增速逐漸放緩,難再達到兩位數的經濟增長,但由於中國經濟規模已經十分巨大,7%左右的經濟增長創造的國民財富甚至比以前更大。雖然美國經濟正在恢複,但經濟增長速度遠遠低於中國,因此中國超越美國成為世界最大經濟體將是可以實現的目標。
根據中國國家統計局的數據,以國際上普遍認可的彙率法計算,2014年中國GDP為636463億元人民幣,以美元計首次突破10萬億美元大關,中國成為繼美國之後又一個“10萬億美元俱樂部”成員,同時GDP總量穩居世界第二。據統計,2000年中國GDP首次突破1萬億美元,2005年突破2萬億美元,2009年超過5萬億美元。從跨入GDP萬億美元俱樂部到成功突破10萬億美元大關,中國用時14年。相比之下,美國1970年GDP為1萬億美元,早於中國30年,而到2001年才達到10萬億美元,從1萬億到10萬億,美國用時31年。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數據,2014年日本GDP約為4.6萬億美元,不及中國的一半。
與此同時,在進出口、跨境投資及外彙金融等領域,中國也在亞太地區乃至全球主要經濟體中占據重要位置。據統計,2013年中國進出口貿易額達到4.16萬億美元,超過美國成為全球第一貨物貿易大國。同期,中國外資流入達1176億美元、對外投資規模達902億美元,分別名列全球第二位和第三位,成為世界跨境直接投資大國。據中國人民銀行於2015年發布的《2014年金融統計數據報告》,截至2014年年底,中國國家外彙儲備餘額為3.84萬億美元,穩居世界第一。加之人民幣國際交易地位逐步上升,中國已開始躋身於全球金融大國行列。
2.經濟增量世界占比高
由於多年持續、平穩、快速增長,中國經濟已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主要驅動力。1980—2012年,中國GDP年均增速達到近10%,對世界GDP增長貢獻率平均達到13.4%。近年來,中國經濟增速雖然有所回落,但由於自身經濟規模擴大、全球經濟不景氣等因素,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依然保持上升勢頭。在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後的幾年,中國經濟增長對帶動世界經濟走向複蘇發揮了重要作用。2010年—2012年,中國經濟增量在全球經濟增量中的份額提高到25.2%,超過了美國的22.2%。另據測算,金融危機後,中國已成為全球經濟增長的最重要貢獻者。2008年—2012年,中國經濟增量占全球經濟總增量的占比接近40%。而在2001年—2010年的大部分年份,中國經濟增長高居世界首位,都達到了兩位數。根據簡單平均計算,新世紀頭10年,中國年均實際GDP增長率高達10.49%,分別比美國(1.68%)和日本(0.77%)高出8.8個百分點和9.7個百分點。
表3 中美日經濟增長、經濟規模和對外貿易規模比較(2000—2014年)
單位:10億美元
年份
實際經濟增長
經濟規模
貨物貿易規模
中國
美國
日本
中國
中美比
中日比
中國
中美比
中日比
2000
8.4
4.1
2.9
1198.5
0.12
0.26
474.3
0.23
0.55
2001
8.3
1.1
0.2
1324.8
0.13
0.32
509.7
0.27
0.68
2002
9.1
1.8
0.3
1453.8
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