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前言(1 / 1)

現實生活、工作和學習過程中,人們常把自己所遇到的困難、憂懼、負擔統稱為壓力。在庸人的眼裏,壓力無疑是一種負重或拖累。而在強者那裏,壓力卻變成了動力,他們把在壓力下取得的成功及其所運行的軌跡歸結為:壓力——動力——勝利。其深刻的內涵可以注釋為:壓力產生動力,壓力決定動力,壓力與動力的合力又派生出了意誌力、毅力、耐力、執行力、戰鬥力,而最後又生成了能力、權力、盈利、勝利。

細細品味,壓力與動力的關係蘊藉著一種辯證的哲學。正是壓力所產生的積極動力推動了社會的進步和個人的成功。正如二戰時期的風雲人物斯大林所說,隻有偉大的壓力,才會產生強大的動力。

不是嗎?有這麼一句老話:“置之死地而後生”。為什麼生命在“死地”卻能“後生”?是因為死地給了人巨大的壓力,並由此轉化成了動力。

沒有這“死地”的壓力,又哪有“後生”的動力!

有這麼一副對聯:有誌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嚐膽,三千越甲可吞吳。聯中所寫的兩個故事,不都是壓力帶來的勝利嗎?沒有破釜沉舟的果斷,哪有不勝則死的壓力?沒有這壓力,又哪有“百二秦關終屬楚”的戰績?沒有亡國之恨的恥辱,又哪有臥薪嚐膽的堅韌精神?沒有臥薪嚐膽的二十年,又哪有三千越甲一舉吞吳的勝利?這就是壓力。壓力能讓徘徊者邁出堅定的步伐,能讓失敗者鼓起再戰的勇氣,能讓落後者奮起,能讓成功者警惕。如果說,人一生的發展是不易反應的藥物,那麼壓力就是一劑高效的催化劑。它不是鼓勵人成功,而是逼人成功,讓人沒有選擇不成功的餘地。

感謝壓力吧!正是壓力給我們脆弱的心打上了一針強心劑。其實,當我們為受到各方的壓力叫苦不迭時,我們已經在悄悄的前進了。壓力讓我們身體中的每一份能量都燃燒起來,放出那麼美、那麼迷人的光!

當然,壓力既有積極作用,也有消極作用。適宜的壓力會給人帶來前進的動力;壓力過大會給人帶來精神障礙和心理疾病。所以在沒有壓力或壓力較小時應該給自己製造一些壓力。沒有壓力就沒有動力。沒有壓力的人無所事事,庸庸碌碌,不思進取,無所作為。這種情況下,人最容易墮落、頹廢,最容易走下坡路。所以我們有時還要感謝壓力,尋找壓力,製造壓力!適當的、適度的、適宜的壓力對人的進步是大有好處的。當壓力過大時,要設法化解壓力,緩解壓力,甚至擱置壓力,這樣才能讓自己輕裝上陣,愉快地、昂揚地奔赴自己選定的人生目標。

討論壓力與動力的人生大課題,對生活和工作實在有重要的意義。

本書試圖從人生內在與外在的方方麵麵,深刻闡述壓力與動力的關係,挖掘其對人生的深刻影響,以便在現實生活、工作、學習中對我們的想法和行動給予有意義的指導,以保證我們的腳步永遠運行在健康的軌道上。

相信,本書一定會對我們的人生產生有益的啟迪,使我們端正對待壓力的態度,從而產生積極的動力。未來的人生道路上,若再與壓力狹路相逢,就讓我們學一學高爾基,做一隻勇敢的海燕,張開雙臂,高聲呐喊:

“讓暴風雨來得更猛烈些吧!”

作者

2009年7月於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