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酒業經濟觀察33(1 / 3)

第四篇 6

彭德華:酒界奇才的“三立”人生

“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雖久不廢,此之謂不朽。”———《左傳》

他是新中國第一個酒類製造專業班的學生;他是長城牌幹白葡萄酒的創始人之一,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項目“幹白葡萄酒新工藝的研究”的重要主持參與者;他被譽為“蓬萊葡萄酒之父”,在紅酒領域裏跋涉探索了半個多世紀,創造了中國紅酒諸多傳奇;他不僅在葡萄酒技術創新、新產品開發方麵卓有成效,而且在黃酒領域也取得了輝煌成就,他開發的“青稞幹酒”是國內首創,被譽為黃酒產品的一朵新葩;他,年屆古稀,卻仍然活躍在中國釀酒界。

他就是我國著名葡萄酒專家彭德華先生。

年屆70的彭德華先生現任雲南香格裏拉酒業股份有限公司技術顧問,彭老從事葡萄酒生產、科研工作50多年,先後擔任過張裕葡萄酒公司、山西清徐露酒廠技術員;中國長城葡萄酒公司副總工程師兼科研所所長;山東蓬萊釀酒公司總經理、總工程師;雲南高原葡萄酒業公司總工程師;雲南香格裏拉酒業股份有限公司總工程師、技術總監及技術顧問等職。

記者早就聽說過彭老的大名,但第一眼看到這位中國葡萄酒釀造業的泰鬥之一,真的很難將他與優雅脫俗的葡萄酒連在一起,麵前這位在中國葡萄酒界早已聲名鵲起的老人更像一位躬耕南陽的農夫,樸實的外表、無華的語言,將他襯托得更像一株老而彌堅、碩果滿枝的葡萄樹。

半個多世紀,彭老在葡萄酒界可圈可點的事情應該可以稱之為中國酒界的“不朽”。

立言

和彭老的交流是從他2005年8月出版的專著《葡萄酒釀造技術文集》開始的。

《葡萄酒釀造技術文集》由郭其昌先生賦詩作為前言,西北科技大學副校長兼葡萄酒學院院長、著名葡萄和葡萄酒學者李華博士作序,中國農業大學葡萄酒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導師段長青教授撰寫了讀後感,對該書作了肯定的評價。此書是彭老從業50年來,在不同時期發表的論文、實驗報告以及4次出國考察報告的總集,全書25萬字。該書理論聯係實踐,圍繞葡萄酒生產中的熱點、難點及關鍵技術進行分析、總結和探索,有較強的實用價值,適用於葡萄酒企業的技術人員、葡萄酒愛好者閱讀。彭老謙和地對記者說:“我希望這本書能給大家一些幫助,這都是我總結的一些經驗,希望大家多提意見。”

到目前,彭德華關於葡萄酒的著作已有三本,分別是《葡萄酒檢驗指南》、《葡萄酒釀造技術概論》和《葡萄酒釀造技術文集》。在業界,彭老的話經常作為“經”、“典”被人“引”、“據”。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彭德華在中國紅酒界奮鬥了50多年,也為中國紅酒界培養了許多人才。在山東蓬萊工作的十幾年中,他培養了大批葡萄酒技術、營銷、管理人才,如今,這些人才都成了蓬萊葡萄酒業的中流砥柱,如中糧長城葡萄酒(煙台)有限公司的常務副總經理仲惟明、總工程師王作仁,蓬萊海市葡萄酒公司總經理仲崇滬等,難怪煙台市委常委、蓬萊市委書記劉樹琪尊稱彭老為“蓬萊葡萄酒之父”。在雲南香格裏拉酒業股份有限公司的這些年,彭老一如既往,培養和造就了一大批技術、質量檢驗和生產人才。經他推薦和培養的技術、質量檢驗、生產骨幹,現都已成為香格裏拉酒業的中堅力量,有4名進入高管團隊,有數名是優秀的中層幹部。而在記者采訪中了解到,實際上,業內外人士對彭老的尊敬更因為他對中國葡萄酒業的“功”和他個人的“德”。

立功

從1955年被分配到煙台張裕葡萄酒廠擔任技術員起,彭德華在中國釀酒界屢建奇功,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跡。

1978年,中國輕工業部在河北沙城開始了長城葡萄酒基地的建設,並任命當時的中國食品發酵工業科研所教授郭其昌先生主持一批葡萄酒工藝項目的研究,對彭德華的能力和人品都頗為賞識的郭其昌先生找到了彭德華,讓他協助自己的工作。已42歲的彭德華出任長城葡萄酒公司副總工程師兼科研所所長。

此後的5年裏,不惑之年的彭德華協助郭其昌先生完成了輕工業部重點科研項目“幹白葡萄酒新工藝的研究”。在16個專題報告中,彭德華獨自完成了3項專題研究,成為僅次於郭其昌先生的第二大“功臣”。該項科研成果於1987年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根據新工藝釀造的長城牌幹白葡萄酒被國外譽為“東方美酒”,評為國家名酒,多次榮獲國內外大獎,更重要的是“幹白葡萄酒新工藝”的全套技術資料,對推動中國葡萄酒工業的技術進步發揮了重要作用。

1985年,彭德華前往山東蓬萊,創建了年生產能力1萬千升的山東蓬萊葡萄酒廠。該廠生產的水城牌“白蘭地”、雷司令幹白葡萄酒,獲得國內外專家交口稱讚。此後,彭德華承擔的原輕工業部新產品開發項目“天然純汁葡萄酒的研製”又榮獲部級優秀新產品獎。1995年,彭德華作為主研人員之一,協助山東釀酒葡萄研究所完成的“國際名種釀酒葡萄栽培技術的研究”榮獲山東省科技進步二等獎,也正是在該項研究中,對19個國際名種葡萄通過科學試驗,篩選出栽培性狀好、產量高、釀酒質量佳的7個優良品種。目前,這些優良品種葡萄正在膠東半島進行大麵積種植,為膠東地區葡萄品種的改良和葡萄酒種的區域化奠定了基礎。

1997年,彭老退休後應聘到雲南高原葡萄酒公司任總工程師。他采取了與一般幹紅葡萄酒生產工藝完全不同的釀造技術,在不到兩個月的時間內釀造出後來深受消費者歡迎、極具地域特色的優質雲南“玫瑰蜜”幹紅,打破了當地葡萄“華夫人”不適合釀造幹紅葡萄酒的“論斷”。目前,該產品在雲南、西南地區和廣東、福建等地深受歡迎。雲南香格裏拉酒業現在也生產這種葡萄釀造的幹紅葡萄酒,並且酒質又有了新的提升。

2000年,彭老參與創建了“雲南香格裏拉酒業股份有限公司”,擔任該公司技術總監。在香格裏拉酒業期間,彭老在國內首創開發了“青稞幹酒”,其酒質被黃酒界權威人士公認達到國家優質酒水平,被譽為黃酒類的一朵新葩。他將穩定葡萄酒的生產技術成功地應用於青稞酒生產中,解決了黃酒生產幾千年無法解決的混濁、沉澱問題,對推動黃酒業的技術進步做出了很大貢獻。他的“青稞幹酒製備方法”獲國家發明專利,“青稞幹酒生產技術的研究與應用”項目榮獲雲南省人民政府技術發明三等獎。

2002年6月,香格裏拉酒業正式進軍葡萄酒領域,彭老在產品的設計、開發、新工藝、新材料、新技術的應用等方麵都有許多建樹,香格裏拉係列葡萄酒在中國酒協和中國食協的評酒會上受到高度評價。2005年公司生產的“香格裏拉·藏秘”、“藏秘”、“香格裏拉”、“天籟”牌葡萄酒被評為國家免檢產品,有三款葡萄酒產品被評為A+級產品。短短的幾年間,香格裏拉酒業的葡萄酒生產已進入中國葡酒行業前十名,其中凝聚了彭老許多的心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