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4章 拿什麼矯正孩子的不良心理(1)(1 / 3)

學會消除學生的焦慮心理

焦慮是一種伴隨某種不祥的事件即將發生的預感而產生的令人不愉快的情感,嚴重的焦慮表現為恐懼不安。心理學家曾經做過實驗:如果把健康的兔子放在老虎旁邊,無論如何照料兔子,兔子在恐懼心理影響下總會不久即死去,這種恐懼心理被心理學家稱為“虎兔效應”。

據調查,目前我國有很大一部分學生存在焦慮心理。就像上述的兔子一樣,學生的焦慮心理也是來自不祥預感而產生的不愉快情感,從而使學生的學習和健康成長受到嚴重負麵影響。學習焦慮情緒可以分為兩種:

1.性格性焦慮

即由於性格不良因素導致學生遇到任何事都容易產生焦慮情緒。

2.情境性暫時焦慮

即學生認為很重要的事情即將發生時出現的焦慮。如開學前的擔心、作業檢查前的不安、考試前的緊張等,都是學習焦慮的表現。情景性暫時焦慮是在特定的情境下產生的,會因條件的改變而形成或消失。

中學生的學習焦慮大多數屬於第二種情況。

存在學習焦慮心理的學生,會不同程度地出現煩躁不安、心神不定、心慌頭昏等症狀,甚至一見書本、一進課堂就感到頭痛心慌。學習焦慮是因學習而產生,又反過來直接影響學習過程和學習成績。焦慮學生害怕和討厭學習,遇到學習困難就很容易放棄,因而在學習過程中對知識和方法的掌握水平低、不牢固,導致學習成績逐步下降。不僅如此,學習焦慮還會影響學生原有水平的發揮,表現為考試焦慮。如一些學生考試前異常緊張,吃不好、睡不著,考試時大腦空白、渾身冒汗,會做的題也做不出,考試成績自然一團糟。

據調查,有學習焦慮心理的學生大多數是學習中等生和少數優等生。

對於中等生,一方麵他們擔心淪為後進生、被人瞧不起而有強烈的學習願望,另一方麵又因焦慮心理而無法克服學習困難而很好地完成學習任務。少數優等生總想學習領先,總擔心因考不好而影響在老師、同學及父母心中的地位,導致在學習中對考分患得患失、焦慮不已,結果越急越學不好。

另外,學習焦慮會使學生產生心理障礙,直接影響到健康心理的形成。心理不健康的學生人際關係不好,心理耐挫力差,對文娛、體育等方麵也不容易產生興趣。總之,學習焦慮會阻礙學生的全麵發展。

學習焦慮,這種心理狀況在學生中間或多或少地存在著,其中不乏成績優秀的學生,隻是輕重程度不一而已,究其原因是他們對自己學習現狀的不滿和不恰當的期望和比較,不能接受自己的現狀,過分追求完美和注意結果,注重淺層次的攀比,以己之短處比他人之長處,體會不到學習的真正意義。有個別學生因承受不了學習壓力,會產生恐懼症、厭學症,出現逃學,裝病現象。因此,老師、學生及父母應正視學習焦慮所帶來的負麵影響,努力做好學生的心理疏導、減緩壓力、焦慮,使學生健康成長。

首先,要糾正認識偏差。學習是一個過程,知識積累、能力提高要有一定的積累過程,從量高到質高,欲速則不達。因此,首先要做好眼前的事,注意學習過程,不要過分注重結果,要登上高山,最重要的是登好每級台階,要相信“功到自然成”、“水到渠成”。

調整自我期待水平。確定適當的奮鬥目標,認真客觀分析學習狀況、知識掌握程度、各科的優劣勢,在年級、班級所處的位置,根據這一分析,務實地定一個目標,調整自我期待水平,保持一顆平常心,因為各人的實際情況不同,不要去注意別人如何,自己的現在與自己過去比有進步即可。

揚長避短,樹立自信。人總是有長短處,優缺點,要肯定自己的長處優點,也要接納自己的不足並設法改之,不要把別人看得十全十美,不要因為自己某一方麵的不足而懷疑自己,否定自己,而要發揮自身優勢,使好的更好,對不足之處,下功夫解決,可借助外界力量幫助解決,如老師、父母、同學,要堅信辦法總比困難多。

其次,要進行學習心理、學習方法指導。幫助指導製訂學習計劃,把宏偉目標與近期目標相結合,長計劃、短安排,近期目標要盡量詳盡、盡量充實、盡量量化,具有很強的可操作性,如每天的任務要明確。每天小步伐前進,體驗成功感,促進自我效能感。

要積極的自我暗示,相信自己有能力做好,向誘惑說“不”,如玩電腦、看電視等。主動請求父母、老師監督計劃的落實情況。

最後,要適當做些心理訓練。幫助學生掌握一定的調節情緒的方法,使他們能夠運用意念控製、調整呼吸等一些方法鬆弛軀體,調節情緒,轉移注意力,提高記憶力,緩解神經過度興奮,以達到調整心理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