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正沉浸在節日氣氛中,忙忙碌碌迎接著新春佳節到來的時候,突然收到遠方寄來的賀年卡,滿心的喜悅是難以表達的;當你因患小恙臥在病榻上,無奈地數著點滴管裏的藥滴時,突然有人給你送來一束芬芳四溢的鮮花時,你內心的這種感受一定會難於言表。這種人與人之間的感情,就是友情。
我珍視友情,如同珍視自己的生命。因為幾十年來我深深體會到,沒有朋友的人生,是孤獨的人生,孤獨比貧窮更可怕。著名詩人普希金曾這樣讚美友情:“無論是多情的詩句、漂亮的文章,還是閑暇的歡樂,什麼都不能代替無比親密的友情。”
作家餘秋雨先生對友情曾有過獨到的見解,他在《關於友情》一文中曾經這樣寫道:“……一過中年,人在很大程度上是為朋友活著了。各種宏大的目標也許會一一消退,而友情的目標則越來越強硬。報答朋友,安慰朋友,讓他們高興,使他們不後悔與自己朋友一場。所謂成功,不是別的,是朋友首肯的眼神和笑聲。我們在任何情況下都在企盼著它們,而不是企盼那沒有質感的經濟數字和任命文本。我們或許關愛人類,心懷蒼生,並不以朋友的圈子為精神終點,但朋友仍是我們遠行萬裏的鼓勵者和送別者。我們經由朋友的橋梁,向億萬眾生走去。很難設想一個沒有朋友的人,居然能兼濟天下。”
友情是嚴冬裏的炭火,友情是酷暑裏的濃蔭,友情是湍流中的踏腳石,友情是霧海中的航標燈,友情是看不見的空氣,友情是捉不到的陽光。友誼在人的一生中占有特別重要的位置。沒有友誼,生命立刻就會變得暗淡無光。但是隨著時代的變化、社會的變化,中國當代的文化發生了很大變化,一個原來不曾有過的重要因素——金錢,正在改變我們的生活。隨著金錢的擴大,友誼在我們生活中日益隱退。
據報載:《瑞典人的長壽法》中很重要的一條,就是寬以待人,熱衷交際。研究表明,在日常生活中時常走動,多與朋友交往能減少疾病,善於交際者的發病率是孤僻者的二分之一。
在今天,即使你覺得已經沒有友誼了,或是你找不到一個真正的朋友,但那種出自人類本性的對友誼對真情的渴望仍然存在著。友情說到底是人類這種文化動物所特有的,它是人類的本性之一。
所謂友情,首先是一種內心的感覺。比如兩個人在交往中,隻要一方心裏認可,那就是友情。如果隻是認識,是熟人,是同學,他心裏不認為是一種友情。“君子之交淡如水,”友情的紐帶是兩顆真誠的心互相袒露。“小人之交甘如飴,”基於物質交換、互相利用之上的友情,不能說是真正的友情。
“諍友”、“畏友”,一向是古人視為最高層次的友情。朋友間赤誠相見,難免會有互相批評的事情,良友益於嚴師。朋友間的互相規勸,影響力很大,易被接受。即使暫時被誤會,一段時間後,被批評者醒悟過來,往往會更加深了與批評者的友情。朋友間互相指出缺點、不足,不但不會傷及友情,反而會使普通的友誼升華,脫離庸俗的交往,使友誼變得更加純淨真摯。
信任是友情的橋梁。生活中也許你會聽到某人告訴你,你的一位朋友說了對你不敬的話,做了對你不敬的事。你切不可一時衝動,憤而斬斷友誼的紐帶。反而需要冷靜地思考,是什麼原因使他這樣,也別忘了反省自己是否有責任,以及傳話人的動機何在?以免誤聽了別有用心者的挑唆,而使自己培育數載的友誼毀於一旦。朋友之間,如果有了疑慮,應盡快談清楚,不能妄加猜疑。
友誼確實有很多種層次和多種形式,特別是在不同的時代不同的背景中更是這樣。最經典的好像有兩類∶一種是“為朋友兩肋插刀”以及“士為知己者死”。這是傳說中男人之間的很深刻的對於友誼的理解,內涵很豐富。
英國詩人赫巴德說過:“一個不是我們有所求的朋友,才是真正的朋友。”真正的友情應該是“無所求”的,一旦有所求,目的也就變了。作家梁曉聲也曾說:“我視友情為‘不動產’,你一用它就貶值。”當然,我並不反對朋友之間的互相幫助,我們都是平常人,都是食人間煙火的凡夫俗子。日常生活中,我也常常求朋友辦事。但是千萬別強求人家。如果朋友真的幫了我的忙,我一定想辦法給以一定的回報。可能有人會說我俗氣,我承認自己就是個平常人,是個沒有超凡脫俗的平常人。其他求朋友辦的事情,很多是花錢也辦不到的,有時隻要花錢就能辦的,我寧肯花錢,也不願意求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