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宏圖
時逢共和國50華誕,所有新聞媒體都在大張旗鼓地宣傳各地各條戰線各個部門取得的巨大成績。幾乎國家和黑龍江的各大媒體都報道了北大荒的曆史飛躍,從一片荒原變成國家重要糧食基地的人間奇跡。但是,我並不滿足,這些報道都說到北大荒為國家上交了千百億斤的商品糧,卻沒有提北大荒創造的輝煌文化為共和國增加的光彩。其實北大荒對共和國的貢獻,應該是物質和精神兩個方麵的。而精神方麵的影響更加深遠。
說到北大荒的文學藝術發展,我們自然想到英雄的10萬轉業官兵和浪漫的45萬知識青年,前者是北大荒文化的拓荒者,後者是北大荒文化的發展者和普及者。那麼現在怎麼樣,北大荒文化是停滯了,還是發展了?我可以負責地說,北大荒文化又有了新的發展,新一代北大荒人繼承了轉業官兵和知識青年的文化傳統,又創造了新的曆史輝煌。我手中的這本散文《荒原隨筆》就是一個佐證。
本書的作者趙國春既不是轉業官兵又不是知識青年,而是北大荒的土著,是轉業官兵的後代,生於這片黑土地,長於這片黑土地。他最初的文學讀本是前輩轉業官兵的小說和兄長般的知識青年傳抄的詩歌。對這片土地的深知和厚愛,必要的文學天分,以及外來文化的影響,自己的勤奮和鑽研,這都是成就趙國春一個本土作家的條件。他的處女作是發表在1978年3月25日的《屯墾戍邊報》(《農墾日報》的前身)上的一首小詩《糧山要比群山多》,從此一發而不可收,20年如一日的筆耕不輟,寫了大量的新聞報道和文學作品。和所有的初學者一樣,國春走過十分艱辛的道路。其作品也從粗淺、直白到深刻、生動。他的每篇作品都是他自己鋪在腳下的一塊磚,踏著一塊塊磚,他越走越高,越走越遠。在全國有影響的報刊上發表作品,已不再是遙遠的夢想;連續出版的散文集顯示了他已具備的實力;在丁玲文學獎中獲獎,已成為他進步的標誌。趙國春代表了新一代北大荒年輕作家的成長和成熟。這使我們離開北大荒又牽掛北大荒的文化人頗感欣慰。
這本散文集我最深的感受是作家對北大荒的深知和厚愛。國春可以被稱為北大荒文化曆史的研究者,近幾年來他跑遍北大荒的山山水水,收集了大量的人文曆史和自然生態的資料,經過一番認真的研究,不斷寫出一篇篇既有文學價值又有曆史價值的作品。如收入本集中的《偉人與北大荒》、《胡耀邦與青年墾荒隊》、《北大荒的老紅軍》、《文化名人在北大荒》、《文化名流在北大荒》,其材料真實珍貴,其文筆流暢生動,讓我這個在北大荒“抗戰”八年的老知青也為之感動。深知才能厚愛,知之越深,愛之越切。在這本文集中所有關於北大荒的文字中,從作者樸實無華的敘述中,你可以感受到一種強烈的愛,對這片山河的愛,對生於斯長於斯的人們之愛,對開發建設北大荒宏偉事業之愛。愛是最寶貴的,愛是不能忘記的。
這是一本內容相當豐厚的散文集,有作者對人生境遇的感悟,也有作者對山河景物的速描,還有作者讀書研史的遐思凝想。篇什精短,信手拈來,真切感人,全無矯揉造作之感。這種清新樸實的文風十分可貴。
當然,對正在走向成熟的作家,我們對國春應該有更高的期望。如何使自己的文章更富才情、更有張力,如何從中國古典散文中學習精辟和深邃,從現代散文中學習浪漫和幽默,作者還要在讀書和實踐兩個方麵下一番功夫。成功和進步永遠與他同行。
1999年9月26日於哈爾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