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政黨思想建設研究3(3 / 3)

思想建設是一個主謂詞組,由思想和建設兩個詞構成。所謂思想,有兩層含義,第一層含義是“觀念”,是人們在實踐當中形成的各種認識的集合體,包括客觀事物在人腦裏留下的概括形象、關於某方麵的認識和覺悟等等。第二層含義是指相對於感性認識的理性認識成果。現代漢語詞典是這樣定義的:客觀存在反映在人的意識中經過思維活動而產生的結果。思想的內容為社會製度的性質和人們的物質生活條件所決定,在階級社會中,思想具有明顯的階級性。毛澤東在《人的正確思想是從哪裏來的?》一文中說:“無數客觀外界的現象通過人的眼、耳、鼻、舌、身這五個官能反映到自己的頭腦中來,開始是感性認識。這種感性認識的材料積累多了,就會產生一個飛躍,變成了理性認識,這就是思想。”可見,思想既指觀念,也指理論,是在實踐的基礎上對客觀存在的反映。當然,這種反映的正確與否,還要通過實踐來檢驗。同時,思想對客觀現實的發展又具有強大的反作用,正確的思想一旦為群眾所掌握,就會變成改造世界的巨大物質力量。這也是每一個政黨都重視思想上建黨,把黨的思想建設當做自身建設的核心的根本原因。相對於思想,建設這個詞要簡單得多,主要指創立新事業、增加新設施、充實新精神的一係列活動。思想建設是指引導、樹立、培育、確立社會發展所需要的觀念、認識、價值等理性認識的過程。

什麼是參政黨的思想建設?由於參政黨是政治組織,因此,參政黨的思想建設之所要建設的思想,更多的偏重於政治思想,即對政治現象如政治製度、政治理論、政治觀念、政治行為等的理性認識。參政黨思想建設,就是引導、樹立、培育、確立參政黨應有的政治理性認識和價值觀念的過程,這一過程是政治社會化的一部分,是各民主黨派通過思想道德教育和政治理論教育等手段,提高成員的政治思想意識和理論水平,樹立參政黨意識,培養良好的道德行為,養成良好的政治習慣的過程,其目的是為了鞏固成員多黨合作的思想基礎,提高民主黨派整體素質,從而更好地為履行參政黨職能服務。對參政黨思想建設的研究,要在準確把握“參政黨”這一概念的內涵的基礎上,著力探討思想建設的目標、任務、內容、原則、機製、方法等內容,隻有這樣,才能對參政黨思想建設的實踐真正起到指導作用。

參政黨的思想建設既然是引導、樹立、培育、確立參政黨應有的政治理性認識的過程,參政黨的思想建設關注的對象自然就應該包括參政黨成員的思想認識狀況和思想認識能力,尤其是參政黨成員的政治思想狀況。參政黨成員的政治思想是如何形成的?其來源在哪裏?馬克思主義哲學作為關於自然、社會和思維發展一般規律的科學,是正確回答這些問題的重要指南,正是馬克思主義的認識論,構成了參政黨思想建設實踐的哲學基礎,也構成了參政黨思想建設理論建樹的方法論。實踐的觀點是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的首要的基本的觀點,參政黨的思想建設作為應有的政治理性認識的確立過程,也要遵循實踐的觀點。在確立參政黨應有的政治理性認識過程中,我們必須認識到,實踐是認識的基礎,對認識具有決定作用;實踐是認識的來源、動力,是檢驗認識真理性的標準,是認識的目的和歸宿;認識對實踐有能動作用。

政治思想是人類理性認識的重要組成部分,和其他所有的人類理性認識形式一樣,都是對客觀世界的反映,都是來自於實踐,要接受實踐的檢驗並對實踐具有反作用。參政黨政治理性認識的確立也遵循人類認識的一般的規律,它是在參政黨的政治實踐基礎上不斷發展的辯證過程,是從不知到知、從知之不多到知之較多、從知之不深到知之較深的過程,正如毛澤東所言:“通過實踐而發現真理,又通過實踐而證實真理和發展真理。從感性認識而能動地發展到理性認識,又從理性認識而能動地指導革命實踐,改造主觀世界和客觀世界。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這種形式,循環往複以至無窮,而實踐和認識之每一循環的內容,都比較地進到了高一級的程度。這就是辯證唯物論的全部認識論,這就是辯證唯物論的知行統一觀”《毛澤東選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296-297頁。正是在政治實踐與政治認識的矛盾運動中,參政黨的思想觀念從實然走向應然,從不成熟走向成熟,這正是參政黨思想建設的一般規律。揭示這一規律,應用這一規律,使之具體的展開到參政黨思想建設的具體實踐中,正是參政黨思想建設學科的核心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