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9章 用肢體語言代替說話——看到的比聽到的更能打動女兒(1 / 1)

對於女孩來說,有時候她們需要的並非是父母言語上的教誨,而是一些非語言的溝通,這會讓她們感覺與父母更加默契。所以,父母不妨適當地使用肢體語言,要知道,看到的比聽到的往往更能打動女兒的心。

聽聽女孩的心聲

爸爸媽媽:

我發現我跟你們一點兒默契都沒有,昨天我在台上表演的時候,我多麼希望能看到你們鼓勵的眼神啊!可是你們始終都沒有給我任何“回應”。我羨慕我的競爭對手蘭蘭,因為她在台上表演的時候,她爸爸媽媽始終用鼓勵的眼神給她加油打氣。你們口口聲聲說支持我,可是在整個過程中我真的沒有感受到。如果昨天你們也能像蘭蘭的父母那樣多用眼神和我交流,我覺得我一定可以做得更好。

女兒:亞曼

父母要注意的和女兒溝通的細節

提到“溝通”二字,大多數家長的第一反應就是“說話”,即通過語言溝通。其實家長們忽視了一點,那就是非語言溝通有時候會比語言溝通更有效。尤其是在跟女孩進行溝通的時候更是如此,假如父母能夠以肢體語言代替言語溝通,可能會更容易打動女兒的心,從而使溝通的效果更好。

肢體語言對女孩來說同樣可以成為一種鼓勵

根據教育研究專家的調查發現,在一些特殊的情況下,比如大型比賽的時候,人多的場合,非語言溝通的效果會比語言溝通更能達到溝通的目的。比如上述案例中亞曼的父母,當女兒在台上表演的時候,沒辦法通過語言去鼓勵女兒,給她加油打氣,但是假如他們能夠使用一些肢體語言,比如用鼓勵的目光注視她,朝她揮一揮手等,則會向女兒傳達這樣的信息:“寶貝兒加油,我們都會支持你的。”這樣女兒就看到了父母的愛與支持,從而也能夠受到感染,表現也會更加出色。

但是在現實生活中,很多父母卻往往忽視了這一點,認為說比做更重要,因為說會讓女兒更直接地接受到自己所傳達的信息,也能夠更好地達到溝通的目的和效果。這種想法顯然是比較片麵的。

用肢體語言去溫暖女兒,拉近親子間的關係

雖然語言表達很重要,但是卻不一定適合所有場合和情況,假如父母能夠將言語和肢體語言結合起來,在適當的時候用肢體語言代替說話,比如給女兒一個深情的擁抱,給她一個鼓勵的微笑,或者滿含愛意地拍拍她的肩膀等,這些都更容易打動她的心,使溝通更加“給力”。所以,親愛的父母,不妨試試這種非語言的溝通方式吧,讓女兒看到你的愛會比讓她聽到效果更好。

給父母的建議

很多父母覺得語言是最有感染力的,因為它能更直接地表達清楚自己的意願,尤其是在和孩子溝通的時候,語言溝通更是少不了的。雖然如此,但是家長也應該學著使用肢體語言代替單純的說話,這樣能夠讓女兒更深刻地接受父母所傳遞的信息,同時溝通的效果也會更好。

當女兒委屈傷心的時候,給她一個安慰的擁抱要比語言安慰更能讓她感覺幸福

孩子在外邊受了委屈回到家裏,大多數父母都會立即問孩子到底發生什麼事情了。殊不知,這個時候是孩子最委屈、最難受的時候,她們需要的是父母的理解和安慰,而不是讓她再把自己所受到的委屈訴說一遍,因為那無疑是“在傷口上撒鹽”。

所以這個時候,父母不妨先不要開口,什麼也不要說,什麼也不要問,隻要給女兒一個充滿愛和安慰的擁抱即可。對於這時的女兒來說,父母的一個擁抱就能夠勝過上百句的言語安慰,因為這會讓她感覺更幸福、更踏實,無論何時,父母永遠都是自己最溫暖的港灣。

時常給女兒微笑和鼓勵的眼神

當女兒在學習或者生活上遇到困難的時候,心裏會非常難過,任憑父母再怎麼勸解,她可能也走不出來。這時候父母要把微笑送給女兒,讓她從你的笑容裏感受愛和關心,看到希望。並且在對著女兒微笑的同時,也要給她鼓勵的眼神,讓女兒從你的微笑和眼神裏獲取戰勝困難和挫折的信心和勇氣。

女兒失敗了不要緊,拍拍她的肩膀,給她繼續努力的動力

當女兒在考試或者比賽的時候失敗了,父母不妨走上前去,拍拍她的肩膀。父母的這一動作會向女兒傳遞這樣一種信息:“失敗了不要緊,繼續努力還是有機會的。”從而讓她獲得繼續努力的信心和動力。

所以親愛的父母,如果你想更好地與女兒進行溝通,讓你們之間的溝通順暢無阻,那麼一定要學會使用肢體語言去表達,因為這更能打動女兒的心,使她主動向父母敞開自己的心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