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五四”運動爆發的時間、地點是什麼?
答:1919年5月4日,北京。
2“五四”運動的曆史意義是什麼?
答:“五四”運動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和工人運動的結合,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在思想上、幹部上準備了條件,為20世紀中國曆史的發展開辟了新的道路。
3“五四”運動後在中國積極傳播馬克思主義的代表人物有哪些?答:李大釗、陳獨秀等。
4中國由誰在何時何地建立了第一個共產主義小組?
答:中國第一個共產主義小組由陳獨秀等人於1920年8月在上海建立。
51920年3月,李大釗等在北京大學成立了我國最早研究馬克思主義的革命團體,它的名稱是什麼?答:馬克思學說研究會。
6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主要矛盾是什麼?
答:中國共產黨創立時,中國正處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其中帝國主義和中華民族的矛盾是各種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推翻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在中國的統治,成為中國革命的基本任務。
7中國共產黨成立於何時何地?
答:1921年7月23日,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上海舉行,宣告中國共產黨成立。
1941年6月,中共中央開展了中國共產黨誕生紀念活動。但因當時正處於抗日戰爭的艱難時期,無法查證一大召開的具體日期,中央便確定1921年7月的月首即7月1日為黨的生日。於是1921年7月1日,就成了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日。
81921年6月,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中華全國總工會的前身)在哪裏成立?答:上海。接著在全國各地成立勞動組合書記部分部。
9中國共產黨產生的思想基礎是什麼?
答:中國共產黨是在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思想基礎上產生起來的。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我們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十月革命幫助了全世界也幫助了中國的先進分子,用無產階級的宇宙觀作為觀察國家命運的工具,重新考慮自己的問題。走俄國人的路——這就是結論。中國先進的知識分子把學習的目光由西方轉向俄國,轉向馬克思列寧主義。馬克思列寧主義在中國的廣泛傳播,奠定了中國共產黨建立的思想基礎。
10中國共產黨這一名稱的由來是什麼?
答:黨的一大通過的《中國共產黨綱領》明確規定:我們的黨定名為中國共產黨。這是因為,在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史上,馬克思、恩格斯首先使用共產黨這一名稱,認為無產階級政黨的最科學的名稱是叫共產黨。
11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偉大意義是什麼?
答:宣告了黨的誕生,從此,在古老落後的中國出現了完全新式的、以馬克思列寧主義為行動指南的、統一的、唯一的無產階級政黨。這是中國曆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件。中國自從有了共產黨,革命的麵貌就煥然一新了。
12為什麼說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工人運動發展同馬克思列寧主義相結合的產物?答:中國共產黨是馬克思列寧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相結合的產物,這是因為:
第一,馬克思列寧主義是工人運動的經驗總結。馬克思列寧主義是在革命實踐中特別是工人運動中產生和發展起來的,它是工人階級利益的理論體現,它為工人階級提供了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指明了工人階級爭取解放的革命鬥爭的性質、條件、道路和曆史進程,因而工人階級政黨必須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為理論基礎。
第二,工人階級是馬克思列寧主義傳播的物質力量,工人階級與先進的生產方式相聯係,他們受壓迫最重,對資本主義製度的殘酷剝削體會最深,要求推翻資產階級反動統治、求解放的願望最迫切;他們與大生產方式聯係在一起,團結一致的組織性、紀律性最強。工人階級具備了許多其他階級所不具備的優點,易於接受馬列主義。但工人運動本身不會自發地產生馬列主義。如果沒有馬列主義的灌輸和指導,工人階級仍是“自在的階級”,隻能進行自發的鬥爭、經濟的鬥爭,而不可能進行推翻反動統治的政治鬥爭,不可能根本改變工人階級的地位。
因此,工人反抗剝削階級的鬥爭,隻有在馬列主義指導下,才能作為一個階級來行動,達到預期目的。馬列主義的傳播也隻有和工人運動相結合,才能找到物質力量,才能顯示出它強大的生命力。因此,馬列主義隻有和工人階級的革命運動相結合,才能產生出堅強的、高瞻遠矚的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工人階級政黨。在中國,這種工人階級先鋒隊就是中國共產黨。
13全國第一次工人運動高潮的標誌性事件有哪些?
答:中國共產黨成立後,集中力量發動和領導工人運動,很快形成了第一次工人運動的高潮。1922年1月的香港海員大罷工是這次高潮的起點。在這次罷工勝利的推動下,1922年下半年,罷工高潮在全國興起,其中安源路礦工人大罷工、開灤煤礦工人大罷工、京漢鐵路工人大罷工影響最大。1923年2月開始的京漢鐵路工人大罷工把第一次工人運動高潮推向了最高峰。2月7日,直係軍閥吳佩孚對罷工工人進行了血腥鎮壓,共產黨員林祥謙、施洋英勇犧牲。在持續十三個月的時間裏,全國發生大小罷工100餘次,參加人數在30萬以上。“二七”慘案發生後,工人運動遭到嚴重摧殘,暫時轉入了低潮。
14黨的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是在何時何地召開的?
答:1922年7月16日至23日,中國共產黨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上海召開。
151922年發表的《中國共產黨對於時局的主張》具有哪些曆史意義?答:這是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就中國民主革命的重大問題,向社會各界公開自己的政治主張,也是黨運用馬克思列寧主義分析中國社會狀況,解決中國革命問題的新起點。它為黨的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完成製定黨的民主革命綱領的曆史任務,奠定了基礎。
16中國共產黨的第一個正式章程是何時確立的?
答:黨的一大通過的《中國共產黨綱領》,既不是黨章,也不完全是黨的綱領。因為這份文件既列了黨的綱領性的條文,如黨的性質、政治綱領等,也有入黨條件、入黨手續、黨的各級組織機構等黨章性質的條文。應該說,一大通過的這個文件,是將黨的綱領和章程結合起來的黨綱。中國共產黨的第一個正式黨章是在1922年中共二大上通過的《中國共產黨章程》,共6章29條,較好地體現了馬列主義的組織思想和組織原則。
17中國共產黨的民主革命綱領的內容是什麼?
答:中國共產黨在二大上所製定的民主革命綱領是:消除內亂,打倒軍閥,建設國內和平;推翻國際帝國主義的壓迫,達到中華民族完全獨立,統一中國為真正的民主共和國。
18中國共產黨的民主革命綱領的曆史意義是什麼?
答:黨的二大明確地提出了徹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綱領,在中國革命史上是破天荒的舉動。早在19世紀就開始進行的中國民主主義革命,從鴉片戰爭開始到“五四”運動,經曆了無數次鬥爭。但由於曆史條件的限製,還沒有哪一個階級或政黨,能夠正麵提出這一政治主張,從而找到解決中國社會主要矛盾的鑰匙。年輕的中國共產黨成立剛剛一年,就解決了這個基本問題,為中國革命指明了方向。它說明,隻有用馬列主義理論武裝的中國共產黨,才能領導中國革命走向勝利。
19黨的二大選舉誰為中央婦女部部長?
答:向警予。
201922年5月5日至10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第幾次代表大會在廣州舉行?答:第一次。
21中共中央於1922年9月在上海創建了自己的政治機關報,它的名字是什麼?答:《向導》周報。
22在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在哪次會議上提出實行國共合作、建立革命統一戰線?答:中國共產黨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
23黨的三大何時何地召開?
答:1923年6月12日至20日,中國共產黨在廣州東山恤孤院路後街31號(今恤孤院路3號)召開三大。
24第一次國共合作形成的原因是什麼?
答: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國共合作的形成是由以下原因決定的。
第一,戰勝強大敵人的需要。中國革命的敵人是異常強大的,不僅有武裝到牙齒的各帝國主義對中國人民的掠奪和壓迫,還有依附於帝國主義掌握中央政權的大軍閥和擁兵自重操縱各省政權的軍閥;不僅有封建地主階級殘酷的反動統治,還有和帝國主義、封建軍閥相勾結的官僚買辦階級。無產階級及其政黨為了戰勝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必須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建立廣泛的革命統一戰線。
第二,共產國際的幫助。1921年共產國際派代表馬林到中國,經李大釗介紹,孫中山在廣西同馬林就中國革命問題進行了五次會談。馬林提出兩點建議,一是要有一個能聯係各階級,特別是聯係工農群眾的革命黨;二是要創辦軍官學校,建立革命軍隊。孫中山欣然接受。1922年1月共產國際在莫斯科召開的遠東各國共產黨及民族革命團體第一次代表大會關於建立國際和國內的統一戰線的號召,對國共兩黨建立統一戰線是一次促進。
第三,孫中山的轉變。孫中山在總結了多次失敗的教訓之後,看了十月社會主義革命的勝利,看到了“五四”運動和工人階級的興起。孫中山歡迎俄國人對中國人的幫助,歡迎中國共產黨同他合作,1923年11月發表了《中國國民黨改組宣言》,同年底完成了改組國民黨的一切準備工作。
第四,國民黨一大的召開。1924年1月,國民黨一大召開,重新解釋了“三民主義”,使其成為具有革命內容的新三民主義。新三民主義的基本內容是:民族主義,主張對外反對帝國主義,對內各民族一律平等;民權主義,主張民權為一般平民所共有,不許為少數人所私有;民生主義,主張平均地權和節製資本。新三民主義與共產黨的民主革命綱領基本相同,這就為實現國共合作奠定了政治基礎。國民黨一大的召開標誌著國共第一次合作的實現。
25第一次國共合作正式形成的標誌是什麼?
答:其標誌是1924年1月在廣州召開的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這次大會對國民黨進行了改組,重新解釋了“三民主義”,使其成為具有革命內容的新三民主義。新三民主義與共產黨的最高綱領雖然有著本質的區別,但與共產黨的民主革命綱領基本相同,因而為實現國共合作奠定了政治基礎,國民黨一大也成了第一次國共合作得以實現的標誌。
26黃埔軍校是在何時何地創辦的?
答:1924年5月,在廣州東郊。
27農民運動講習所於何時何地正式開學?
答:1924年7月3日,廣州。
28中國共產黨第四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的曆史背景是什麼?答:國共合作建立後,在不到一年的時間內,國內的革命形勢出現了熱氣騰騰的新局麵。“二七”大罷工失敗後低落的工人運動逐步恢複,廣東的農民運動得到發展,革命軍隊因黃埔軍校的創辦建立起來,國民黨的各級組織不斷擴大。與此同時,隨著革命形勢的發展,國民黨內左右派的分化日趨明顯,統一戰線內無產階級與資產階級爭奪領導權的鬥爭也日趨尖銳。為了總結國共合作建立後的工作經驗,製定新的工作方針和政策,為迎接革命高潮的到來做準備,1925年1月中國共產黨召開了第四次全國代表大會。
29中國共產黨第四次全國代表大會的曆史功績主要有哪些?答:一是提出了中國無產階級在民主革命中的領導權問題,“中國的民族革命運動,必須有最革命的無產階級有力的參加,並且取得領導的地位,才能夠得到勝利”;二是提出了工農聯盟問題,農民“天然是工人階級之同盟者”;三是對中國民主革命的內容作了更加完整的規定,指出在“反對國際帝國主義”的同時,既要“反對封建的軍閥統治”,還要反對“封建的經濟關係”。
30黨旗上“鐮刀錘頭”的含義是什麼?
答:1921年7月,中國共產黨正式建立。剛建黨後的黨旗由各級黨組織模仿聯共布爾什維克黨旗自己製作,規格不盡相同。
1924年4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對製作黨旗作出決議:中共黨旗樣式寬闊為三與二之比,左上角有錘頭鐮刀,無五角星。並委托中央辦公廳製一批標準黨旗,分發各主要機關。若幹年來,有人把黨旗上的“錘頭”和“鐮刀”誤作為“斧頭”和“鐮刀”。
31“五卅”慘案是怎樣發生的?
答:1925年5月14日,在上海日本資本家突然宣布,開除內外棉十二廠的工人多名,5月15日又宣布內外棉工廠停工。該廠工人抗議時,日本資本家令打手向工人開槍,打傷多人,共產黨員工人顧正紅身中4槍死亡。1925年5月28日,中共中央決定進一步動員群眾開展反對帝國主義的政治鬥爭。30日,上海工人和學生舉行援助紗廠的街頭宣傳和示威遊行。英國巡捕開槍射擊,當場死13人,被捕者、受傷者無數,造成震驚中外的“五卅”慘案。
32“五卅”運動中規模最大、影響最深遠的罷工是什麼?答:1925年6月至1926年10月的廣州和香港工人的省港大罷工。
33中國共產黨在第一次國共合作時期進行了哪些反對國民黨右派篡奪革命領導權的鬥爭?答:反擊戴季陶主義的鬥爭、反對西山會議派的鬥爭、反對蔣介石篡奪革命領導權的陰謀活動。
34毛澤東《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一文的主要內容是什麼?答:一是分析了中國資產階級的特殊情況,將其科學地劃分為買辦資產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指出了各自的政治態度;二是指出國民革命的中心問題是農民問題;三是揭示了中國革命的對象;四是提出“誰是我們的敵人?誰是我們的朋友?這個問題是革命的首要問題”,闡明了認清對象對革命勝利的重要性。
35“三一八”慘案是怎樣發生的?
答:慘案的直接導火線是大沽口事件。1926年,我國的北方還在軍閥政府的統治下,掌握政權的是北洋軍閥皖係頭子段祺瑞。3月12日,日本帝國主義軍艦駛入大沽口,掩護奉軍進攻天津,炮轟國民軍,被國民軍擊退。3月16日,日本帝國主義糾集英、美、法等八國公使,向北京政府發出最後通牒,提出撤除大沽口防禦工事等無理要求,總工會等團體和各校學生5000人在天安門集會,徐謙、李大釗等擔任大會主席,要求政府和國民軍為驅除帝國主義而戰。會後2000多人於3月18日,又到執政府門前請願。段祺瑞竟下令衛隊開槍鎮壓群眾,群眾死47人,傷200餘人,造成“三一八”慘案。
361926年4月20日,什麼會議在廣州舉行?
答:全國第一次農民代表大會。
37北伐戰爭開始於何時?
答:1926年7月。
38毛澤東在《國民革命與農民運動》中的重要觀點是什麼?答:1926年9月,毛澤東發表《國民革命與農民運動》一文,指出:“農民問題乃國民革命的中心問題”。
39哪一支軍隊在北伐戰爭中贏得了“鐵軍”的稱號?
答:葉挺領導的獨立團所在的第四軍。
40北伐戰爭的主要軍事勝利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