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怒打洪教頭(1 / 2)

蚌一日,兩個正在書院裏閑坐說話,隻見金老急急奔來莊上,逕到書院裏見了趙員外並魯提轄;見沒人,便對魯達道:“恩人,不是老漢多心。是恩人前日老漢請在樓上吃酒,員外誤聽人報,引領莊客來鬧了街坊,後卻散了。人都有些疑心,說開去,昨日有三四個做公的來鄰舍街坊打聽得緊,隻怕要來村裏緝捕恩人。倘或有些疏失,如之奈何?”

魯達道:“恁地時,酒家自去便了。”

趙員外道:“若是留提轄在此,恐誠有些山高水低,教提轄怨恨,若不留提轄來,許多麵皮都不好看。趙某卻有個道理,教提轄萬無一失,足可安身避難;隻怕提轄不肯。”

魯達道:“酒家是個該死的人,但得一處安身便了,做甚麼不肯!”

趙員外道:“若如此,最好。離此間三十餘裏,有座山,喚做五台山。山上有一個文殊院,原是文殊菩薩道場。寺裏有五七百僧人,為頭智真長老,是我弟兄。我祖上曾舍錢在寺裏,是本寺的施主檀越。我曾許下剃度一僧在寺裏,已買下一道五花度牒在此,隻不曾有個心腹之人了條願心。如是提轄肯時,一應費用都是趙某備辦。委實肯落發做和尚麼?”

魯達尋思道:“如今便要去時,那裏投奔人...不如就了這條路罷。”

就這樣,魯智深去了文殊院。

這裏不詳細起說魯智深如何醉鬧五台山,如何在桃花山遇李忠。且說那日孟浩別了魯達後,便日夜兼程的走往滄州,孟浩想:反正林衝也要到滄州來,何不在滄州等他?而且還可以先去認識一下傳說中的柴進!

打定主意,孟浩便啟程。

緣何孟浩沒有帶上魯達一起?

原來,這魯達大鬧五台山不僅是一件禍事,而且還是魯達的一段機緣!不然魯達如何能得到他的那條禪杖?有是如何聽得那句“遇林而起,遇山而富,遇州而遷,遇江而止。”又是如何能夠遇見林衝?!

所以,孟浩打定主意後向魯達告別,便啟程走了。

孟浩日夜兼程走了幾個月,終於於十二月初到達了滄州。幾經尋找。終於找到了柴進的莊園。其實也不難找,那柴進乃是前朝皇室之後,手持單書鐵卷,名氣遍布天下,誰人不知,誰人不曉?他家莊園在滄州隨便找人一問便知了。

孟浩走了不遠,便看見了遠處的那座莊園。隻見莊園四麵環河,隻有中間有一條棧橋橫著,莊園四麵環種著常青樹,此時雖是寒冬歲月,卻感覺莊園內如暖春一般!

孟浩走過棧橋,敲了莊園的大門。不一會,隻見一莊客穿戴的人開門。他看了眼孟浩,道:“不知公子前來所為何事?”孟浩道:“惱煩前去告訴你家莊主,說渭州孟浩聞柴大官人廣收天下義士,因此特來投奔!”莊客道:“公子且等一等,待我秉告莊主。”孟浩拜道:“有勞了!”

許久,隻見大門再次被打開。孟浩隻見一生得龍眉鳳目,齒皓朱純;三牙掩口髭須,三十四五年紀;頭戴一頂皂紗轉角簇花巾;身穿一領紫繡花袍;腰係一條玲瓏嵌寶玉環條;足穿一雙金線抹綠皂朝靴的漢子站在門內。

果然不愧為前朝皇室之後!剛正不阿,氣宇軒昂,眉宇間透露出一股威壓,直讓人感覺想頂禮模拜!

孟浩上前一步,拜道:“渭州人氏孟浩聞柴大官人廣收天下好漢,因此特來投靠!”

柴進見孟浩全身雪白,一身浩然正氣,不禁一愣。暗道:此人定不簡單!隨即笑道:“孟浩賢弟客氣了,孟賢弟不嫌鄙莊矮小,能來投奔,大哥甚是歡迎!”

說完,柴進側身,道:“孟兄弟,請!”

“請!”

二人來到莊內。隻見滿莊栽種著桃花樹,雖然此時桃花凋零,卻是別有一番風味!莊內空地上,隻見七八個大漢手持各種武器正在練武,而旁邊,一名歪戴著一頂頭巾,挺著脯子,的大漢坐在凳子上,麵前擺滿了各種夥食!

孟浩暗道:“想來那便是那心胸狹隘的洪教頭了!”

那洪教頭見柴進孟浩二人走過來,起身朝柴進行了個禮。柴進還禮,指著孟浩道:“這位乃是渭州的孟浩兄弟,因聞柴進廣收天下義士,特來投靠。”

Tip:收藏+分享水滸真情,是对网站最大的肯定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