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紀物理學批判1(1 / 2)

前言

二十世紀物理學的輝煌成就是建立在量子論和相對論兩大基礎之上的。但是,正如十九世紀物理學的晴朗天空中存在著兩朵烏雲一樣,二十世紀物理學卻被兩塊神秘的麵紗掩蓋著。

愛因斯坦的相對論“玄不可言”,量子力學的薛定諤方程“來路不明”。薛定諤方程在建立的過程中,指數函數存在著一個負號的困難,而“i”的出現也無法解釋。

由於愛因斯坦在量子論和相對論兩方麵都作出過傑出的貢獻,特別是E=mc 2偉大公式的發現(注:該公式是愛因斯坦在其另一論文《物體的慣性是否與它所含的能量有關?》中推出的),成為核能利用的理論孕床,愛因斯坦已被公認為相對論的“權威”。盡管一個世紀以來,許多人對愛因斯坦的狹義相對論頗具懷疑,然而相對論“神秘性”麵紗掩飾下的“經典性”,又使這些意見得不到應有的重視,甚至還可能被壓製。

新的思想,新生力量總是被壓製,曆史的重複真是太富戲劇性,而且往往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

要揭去這兩塊神秘的麵紗,必須突破成見。科學技術發展的曆史證明“反常思維”在科學技術每一重大進步中起著特殊作用,因循守舊是不能促進科學技術突飛猛進的。

然而,困難在於愛因斯坦的“權威”性阻撓這一突破,而“反常思維”(例如筆者提出的:兩類鏡像對稱;四維時空間隔並非不變量;正確的洛侖茲變換公式仍然有兩種形式:“共軛洛侖茲變換”;慣性係分別考察時是等價的,相互考察時是不等價的;慣性係選擇的唯一性原理;加速係也是慣性係;1/2mv2是功不是能;在回轉體係中能量不守恒,守恒量是功;光子具有質量、電荷和磁矩,是唯一的基本粒子;電子形成的分級塌縮原理(磁力塌縮);原子形成的分級塌縮原理(電力塌縮);宇宙形成的分級塌縮原理(引力塌縮)等等)在短期內又難以被人接受。因此,沒有足夠的勇氣和開創性的工作以及有份量(包括質量和數量)的論證是不行的。

本論文集不得不采用“組合論文”的形式和“不破不立,邊破邊立”的論述方法。本論文集就采用愛因斯坦的“光速不變原理”、“愛因斯坦鍾”以及“愛因斯坦理想實驗”這“三大法寶”來進行推演,“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並在這一推演中,導出洛侖茲變換新公式——“共軛洛侖茲變換”,建立起全新的相對論。

本論文集還從1/2mv2是功不是能出發,建立起全新的原子物理學和全新的基本粒子物理學,並給出《元素周期表》的合理排法。所有這些,隻要根據牛頓力學理論和玻爾電子軌道理論就足夠了,完全用不著狄拉克的量子力學和愛因斯坦的相對論。

要解決愛因斯坦相對論問題,必須同時解決量子力學問題。

原子中電子繞核運動,由四個量子數決定:

切向量子數(主量子數):n=1,2,3,…。

徑向量子數:nr=n-1,n-2,n-3,…,0。

軌道方向量子數(磁量子數):n′r=n-1,n-2,n-3,…,0

自旋方向量子數:ms=2。因為電子自旋隻有兩個方向。

本論著給出了不相容原理的本質原因,給出了電子軌道運動的形狀、數量、能量、容納電子數、軌道發射能力、軌道方向角。給出了電子軌道運動三公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