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新起點新征程
——迎新生開學演講
同學們,昨天,你們還是一個個小學生,從現在開始,你們已經成長為中學生了,我為你們感到高興!中學階段既是快樂、美好的,也是充滿希望和夢想的人生發展時期,同時,也是為每個人的成長打基礎的最好時期。當我們看到高大的建築物時,無不為其雄偉壯麗而感歎,然而又有多少人想過,那些宏偉建築深埋在地下的基礎呢?我聽建築師說過:“一座建築物建得越高,它在地下的基礎部分也同樣建得越深,這樣的建築物才會牢固。”其實我們中的每一個人都可以成為自己人生的建築師,你想要把自己人生這座建築物建設的高度完全取決於你在中學這個階段所打下的基礎。正因為此,我希望從這一天開始,人人養成良好的習慣,即按時作息,聽從指揮;嚴明紀律,嚴格要求;關心同學,愛護集體;不怕困難,刻苦訓練;鍛煉意誌,強健身體。
同學們,去年的這個時候,也是軍訓,我講:軍訓就要像軍人一樣。你們的教官就是榜樣,要像他們那樣。隊伍前後整齊,四麵像墨線那樣筆直,隊伍進退有分有合,有散有聚,隔而不斷,互不超越,或前或後,不亂隊形。我聽說善於用兵的人,必先從自我修養做起,然後才要求他人也能這樣;先做到不可被戰勝,然後才能戰勝別人。自我都沒有修養好,還得依靠別人;自身的條件都不具備還想去打勝仗,無異於抱著幹柴救火,用手捧著土去擋水,隻能亂上添亂。
同學們,我們學校有一個優良的傳統,那就是十分注重人的培養過程,三年的學校生活雖然是整個過程的一個部分,但確是馬虎不得,需要注意的是,過程裏麵雖然有主次,但沒有重要和不重要之分,如果說清楚哪些是重要的、哪些是不重要的,而你僅僅選擇了重要的,可能在你今後的人生發展過程中永遠不可能有機會回頭彌補丟掉的東西。學校要求每一個學生時時刻刻都在學習狀態,不僅如此,也應培育自己主動學習的欲望,讀書學習絕不僅僅是在學校裏,在家裏、在公共圖書館裏、在網絡裏都是你們學習的場所,隻要你改變對學習的思維方式,學習將會隨時隨地發生,學習也將會無處不在。學校要求每一個同學努力改變自己來適應學校的要求,改變做任何事情的準備時間,把它壓縮到最短,做到來之能戰,戰之能勝。學校要求每一位同學自我養成創新的熱情,讓創新的泉水源源不斷地流淌。學校要求每一位同學要自覺養成認真、踏實、堅持、頑強和精益求精的進取精神,帶著這種精神和要求來求學定能獲益匪淺。學校要求每一位同學做到勤奮,《左傳》上說:“人生全靠勤勞,勤勞就不會貧乏。”古話說:“力能勝貧,謹能勝禍。”這就是說,勤勞就可以戰勝貧窮,謹慎做人可以避免災禍。所以《淮南子》說:“四肢不勞動,又不開動腦筋,要想辦好事情,衣食又得到滿足,這是從來沒有聽說過的。”我提議,勤奮學習、勤奮思考、勤奮勞動、勤奮做事,讓勤奮之花開遍校園。
拿出你的真教學
過去,男人搞對象都喜歡女人擦的脂粉和香水味,因為誰都不願看到女人的苦瓜臉,為什麼是苦瓜臉呢?因為那個時期,人們的生活條件差,原汁原味的女人看起來清湯寡水的;現在男人搞對象的觀念也變了,都喜歡原汁原味的女人。為什麼?是因為人造的女人太普遍了。所以一些男士在搞對象時都帶一塊濕巾,讓女人把臉上顏色擦掉,要看看底色如何?看看本來麵目啥樣?
教學亦是這樣,我們的“東郭先生”混了多少年了,也該出來亮亮相了;這一亮相不要緊恐怕就露餡了,從此,再也難以找到藏身之地了。課堂裏沒有了東郭先生在那裏裝樣子,我覺得才是真課堂,有了真課堂,才會有真老師、真學生,也才是真教學。
真展示
我說的展示不是要樣子的,重複的,上了一次又一次的課,這樣的課叫誰看呢?都是我們自己人,校長、書記、同行都不是外人,你最大的限度不是讓我們看到最好的一麵,而是讓我們看到你們最真實的一麵。
香客們到了廟裏燒香拜佛不是給那個泥胎燒香磕頭的,他們知道這個泥胎裏麵可能有神靈,他們發現自己來來去去的所見到的總是這個泥胎,從來沒有見到過真鬼,於是開始懷疑,並減少了燒香的次數,所以你要想讓別人相信你,課堂裏要看到真人,廟堂要看到真鬼。我說的展示不是表演,展示是展示,表演是表演;展示的是真的,表演的就不一定是真的。
有一年,我去張家界,當地人給我講湘西千年之謎的神秘文化——趕屍、辰州符、蠱毒,說起趕屍,大約是湘西人到外地做買賣的死了,山路艱險難行,無法運輸,趕屍專家就趕赴現場查看屍體,他們認為死得不久的屍體他的魄還在,魂沒了,這不影響趕屍,於是運用自己特有的趕屍技術,牽動著屍體跟著自己回到生前的家鄉。如果魄散了的屍體就不能趕了。趕屍專家給屍體貼上符,念動咒語屍體就起來了,跟著專家走了。辰州符據說除了能夠趕屍,還有讓人光著腳丫行走在刀刃上、火紅的木炭上。蠱毒主要是湘西女人製服丈夫的法寶,蠱是女人在家養的毒蟲,據說女人夜間放蠱,丈夫中了蠱毒,幾天不回家就會死在外麵,當然,這些是不是真的就不得而知了。台灣有一位哲學家,他說:“存心實在,而不陷於浮華。”
《韓非子》有一則故事:有個人練了一些法術,據說能看到許多別人看不到的東西。有一天他坐在家中,幾個弟子站在旁邊,門外有頭牛在叫。弟子一聽就說是頭黑牛,牛腳是白的。老師說:是黑牛沒錯,不過它頭上的角才是白的。於是就派書童去看,回來報告說:是黑牛隻是牛角上綁著白布。你說說,師徒修煉了十幾年,卻沒有學正經本事,聽到牛叫就知道是黑牛,但還要讓書童去證實是黑牛白牛,請問問同學們是不是吃飽了撐糊塗了。聽到牛叫到外麵一看不就得了。大家在屋子裏麵猜黑牛白牛,再派人到外麵去驗證,你說這不是扯淡還能是什麼?還有一位扯淡專家,他說,白馬是馬,馬不是白馬,如果說白馬是馬,那麼黃馬、黑馬都應當是馬;馬不是黃馬、也不是黑馬。還有一位哲學家搞講座,一開始就說:誰見過人,結果聽講座的人都走光了,他們都怕變成了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