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稱作學校的地方23(1 / 2)

22

攜手共建知識家園

在教師眼裏以學生為本位,在學生眼裏以學習知識為本位,學習知識沒有書不行,書從哪裏來,我上次說過,一是買書讀,二是借書讀,三是捐書讀,捐書就是每個人把家裏存放的一些書帶到學校來,放到一起集中起來就成了一個小型圖書館的藏書,書的種類多,可讀性也強,更加方便了讀書學習。

這次學生會發動全校師生捐書,這個活動有意義,一是發動捐書這個過程就是一次學習的過程,最起碼你們都要找找書,翻翻家裏有多少書能捐出來;二是也是一次愛心修煉的過程,是不是舍得把家裏的好書、心愛的東西捐給學校這個集體來共同分享;三是提高同學們熱愛學校的意識;四是對終生讀書學習打下永恒的基礎。我提議,把“個人藏書大家讀”活動持續推廣下去,使之成為學校文化的實際內容,並有效拓展。

學生會高鏨琪等同學,圖書館的徐國芳、王麗紅加班加點整理捐書,他們特別願意為全校師生提供大量的書來讀,也特別願意為大家服務,他們都把圖書館當成了自己的家,同時也倡導攜手共建知識家園。

有書趕緊讀

原先我說教育不能等,因為學校裏學生、教職工的生活、學習、活動都是大事,樣樣馬虎不得,樣樣拖拉不得。你想,我們處在一個什麼樣的時代呢?是不是感到了催人改變的氣息呢?這是一個飛速發展的時代,這是一個日新月異的時代,這是一個瞬息萬變的時代。變化已經成為我們這個時代的主題,成為我們為之謳歌的旋律,求快、求變、求新成為我們師生共同的心聲,我們還等什麼呢!

你不妨去看看飛馳在廣闊原野、貫通城鄉的高速火車,盡管速度已經快得驚人,然而很難滿足人們歸心似箭的急迫心情;飛機已經很快了,但人們在航行中仍舊感覺不到它的快速。我從新加坡回國時需要6小時航程,我的朋友每過半小時都催促式地問我:“衛國,到哪兒了?怎麼還不到呢?”我特別能理解一個人急迫的心情。盡管飛機速度已經快得驚人,然而人們並不這麼認為。下一步,火箭是不是取代飛機成為普通人的交通工具,我認為快了!

現在人浮躁,特別浮躁,讀書也浮躁的出奇,他們不是照著一種書、一個專業方麵的書讀,而是采取地毯式的,讀所有的書,然而大腦有限,幹脆,像狗熊掰棒子式的,看似忙忙碌碌的,其實什麼也沒幹成。我從一份報紙上看到阿根廷一家出版社奇思妙想,出版了有保質期的書,如果不抓緊讀完,2至4個月字跡會消失,用這種辦法提醒人們:有書趕緊讀!我感覺這種方法不錯,我也希望我們一些同誌、提醒事項也印成有保質期的材料,過期就沒。從這麼一個書也有保質期的小小策略看,改變讀書學習的習慣還得從習慣入手,這個習慣就是主動的習慣。現在社會上有一種現象,事不關己高高掛起,這也不能說對還是不對,但我們回過頭又發現,曾經不關己的那件事現在“關己”了,你還能像剛才那樣高高掛起嗎?這就好比公路上一塊石頭,前麵的車躲過去,後麵的車撞上了。學習是應該主動的,你不要問為什麼。

我多次嚴厲批評一些遊手好閑的懶家夥們趕快讀書,人生也有保質期,有人說:“活到老學到老。”也算一種讀書學習的誌向與追求,然而你們不要這麼想,你不妨去試一試,一輛嶄新的汽車,再去開一輛破舊的汽車,哪輛跑起來更能得心應手呢?這就是我的用意。馬柯是一位手不釋卷的老師,她的學生個個成了書蟲,他們舉辦聊書會,還請我參加。有一次我答應同學了,中途外出參加了一個無關緊要的會,卻對孩子們失信了,這事讓我後悔了很久,不過總有時間補上的。愛讀書的老師也不少,穀旭飛、侯彩紅、範春喜、胡順安,韓邢俊書記也是其中愛讀書寫作的;高鏨琪、苑東歡、李躍飛帶頭捐書、讀書,這都令人特受鼓舞。

愛讀書的老師帶動和影響愛讀書的學生,愛讀書的學生才是祖國未來所需要的,我們為之不懈奮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