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稱作學校的地方28(1 / 3)

27

牆壁上的心靈雞湯

同學們有許多的心裏話特別想表達出來,在翔助212班有一麵心願牆,粘貼了許許多多的小紙條,上麵上寫滿了同學們的心願:

馬夢瑤說:“我希望成為一名醫生,拯救更多奄奄一息的生命。”

王哲說:“我希望當一名工程師。”

杜世明說:“謝謝老師的關心!”

……,雖然我沒有一一列舉出來,但是我能夠感覺到同學們都很真誠,這都是他們的心裏話。他們還有更多的心裏話需要告訴我們,咱們當老師的可千萬不要忽略啊!

走進追夢園211班,你會發現牆壁上有許許多多做工精美、色彩鮮豔、內容豐富的小報,你可能會問:“這不是做夢吧?”不是。我給你讀一讀你就會明白過來:

孟雪琪的報紙是:“讀萬卷書行萬裏路”。

李肇星的報紙是:“從哈佛到全明星”。

張栩錚的報紙用了一篇文章的標題《用九十八天叫一聲爸爸——用愛載著你看精彩的世界》,大意是:葉露生下來時什麼都聽不見,那就是說就不可能開口說話了,但她的父母堅持讓葉露學習唇讀,九十八天後葉露第一次叫了一聲“爸爸”,這令他的爸爸媽媽喜極而泣,這令許多專家、名醫全都傻了眼。一個由“不可能”怎樣變成了“可能”呢?這不是奇跡還是什麼呢?然而,奇跡又是怎樣來得呢?在我所著的《做整個的校長》裏有一篇文章《把不可能變成可能》,說的是河南省許昌市禹州二高的學生閆明強,一個品學兼優的貧困山區的孩子,為了節省車費,兩年多時間竟跑了兩千多公裏。

“享受閱讀,品味書香”,在思遠218班讀書展示牆上,你會看到一張張笑臉旁邊都有一長串星星、番茄、香蕉等等之類的小圖標,多少不等、圖標不一。我看到胡曉旭、國振浩、柳玉凡、許晴同學的圖標最多,而馬柯老師的番茄最多也最大,馬老師笑眯眯地告訴我:“沒有區別,每讀完一本書後自己就貼一個圖標,你看到,有的同學的圖標少可能是他們忘記貼了。”

向陽閣216班名副其實的就像向日葵一樣,隨時播報新聞,他們有一個“時政要聞”欄目播報國際國內大事,在教室的牆壁上,你還可以看到黨的十八大要聞;有“奮鬥目標”欄目;有“心靈雞湯”欄目。說到心靈雞湯,我還問他們班同學心靈雞湯是什麼湯?他們都知道有這本書,其實,雞湯是身體的補品,心靈需要不需要補品呢?當然需要,所以心靈雞湯自然是撫慰心靈的精神補品,推而廣之,即校園文化,所以我就引用了“牆壁上的心靈雞湯”這個題目。

老班說:“昨天已經過去,明天還未到來,我們能把握的隻有今天。所以,同學們,請珍惜今天每一分、每一秒,用今天的努力和奮鬥,去成就明天的輝煌和燦爛!”在華羅庚班213班同學們親切地稱劉海晶老班。劉海晶當班主任有激情,我覺得李炳亭老師的那句“知識的超市,生命的狂歡”特別適合她,我就用書法作為寄語寫給了他們。

多了一雙發現的眼睛

細讀第八期《簡報》綠色課堂欄目《眾說紛紜話課改》,一下子有了耳目一新的感覺:你們都多了一雙發現的眼睛!

劉海晶說的話簡直成了綠色課堂的名言,她說:“以前我們衡量一個孩子,隻有一把尺子,那就是考試成績,毫不避諱地說,我以前對待孩子還真是以成績論英雄的,班裏的尖子生老師都喜歡,學習不好的學生通常我們都不喜歡。但是現在的綠色課堂,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各方麵的積極性,孩子們都能參與到課堂中,參與到班級管理中。在今天的綠色課堂下,我們老師更多了雙眼睛,去發現每一個孩子的每一個閃光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