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稱作學校的地方30(1 / 3)

29

自由減負反思支持

近來,我一直想和大家探討這樣的問題,就是題目上的八個字:自由,減負,反思,支持。我覺得作為家長能夠掌握和領會這八個字也就足夠了,再多了難免會用過了勁兒,反而起不到好作用。我經常見到這樣的事,有人在賣東西時,說自己的東西如何如何好,怎樣怎樣便宜,機會多麼多麼難得,買吧!可算叫你給碰上了。“你今天是我第一個買主,多麼幸運!也算給我開開張,怎麼樣?”你很快動心了。當你正打算掏錢時,又來一個買主,小販又重複那一套說辭,你會覺得被騙,馬上走人。所以開導別人就像在家裏做飯那樣要掌握好火候,恰到好處時誰都喜歡吃。也因為此,我今天就講這八個字。

自由

自由是屬於孩子的,不知道從哪一天開始,我發現孩子沒有自由了。我們應該把自由還給孩子,因為他們太需要了。我們不能為了爭取自己的自由而侵占孩子的自由。他們一旦有了自由馬上就會建立屬於自己的生活空間,在這個空間裏有自己愛讀的書,愛玩兒的遊戲,愛吃的小食品以及一些個人喜歡的東西。不久,你會發現他們開始創造屬於他們自己的童話世界。

我不知道大家是不是喜歡自由,也不知道是真喜歡還是假喜歡。以我的理解,我特別喜歡自由,很向往自由,更想過自由的生活,然而很少能夠有自由,更談不上真自由。最自由的時候是在廁所裏麵,拿上一本書,關上門往馬桶上一蹲,很放鬆!這是最自由的地方,一個人,放開身體,排泄廢物,渾身舒服。突然,有人急促敲門:“快點,我快拉褲子裏了。”馬上不自由了。如果你在那裏蹲著,旁邊站著一位等著;如果你在那裏蹲著,旁邊排起了長隊,請問,你還能那麼放鬆嗎?我們把時光退回到二十年前,我們正在談戀愛的時候。如果通過媒人介紹後,你和那位漂亮女子成為了情侶,恐怕你就隻想找一個沒有人的地方談情說愛。你一定不願意一邊坐著爸爸,媽媽又插在你們中間,那還怎麼談戀愛?現在的父母為什麼在孩子們心目中沒有了地位,是不是因為我們經常幹一些妨礙他們自由的事情呢?

我們想一想,我們究竟做過多少幹擾孩子自由的事情呢?國慶假期到了,孩子想去找同學玩會兒,你不同意;孩子想看會兒電視,你不同意;孩子又說想出去散散心,你卻說早點回來做作業。他們一點自由都沒有了還有什麼快樂可言呢?要不然,為什麼現在網絡上的虛擬空間那麼多,就是因為QQ空間、MSN空間、博客、論壇等等都是活動自由、言論自由的。

減負

說起減負,我們下意識想到學生學習負擔過重。我這裏從家長和孩子兩個方麵來談減負,不僅我們孩子的學習需要減負,其實大人們也需要減負。因為我們的負擔也特別重,有時候又覺得是應該的。

我們每天要為這個家庭做這做那,想著柴米油鹽的事,想著水電冷暖的事,想著物業收費的事都是我們應該的。我們想著每天還要掙錢,無論幹公家差事的還是幹自己的買賣,都挺不容易。幹這一行的總看著那一行好,幹那一行的也不覺得滿足,幹這行,看那行;望這山,看那山。總覺得不如別人過得好。有人幹公家差事每天踩著鍾點上班,八點半上班我八點半去就是好同誌,別人提前下班,我按點走就是遵守紀律。同在一個單位裏,別人每天中午、晚上有人請,我每天從早到晚沒人理,天天回家陪老婆吃飯,可是老婆又說我沒本事不如這科長、那主任,自己臉上沒麵子大傷自尊,為此天天吵架,日日煩悶。那位每天在外麵應酬總是喝得醉醺醺的人,他的老婆孩子為此不知道生了多少氣。幹自己買賣的,總是羨慕幹公差的,娶個老婆心又比天高,總覺得自己老公沒本事,看著別人家老公長得帥。其實,我們哪裏知道別人的不是自己的,自己的才是自己的;我們幹著自己的想著別人的,但是我們一直都沒有做好自己的,當我們精心做自己的事情時,才發現自己的才是自己的。

看看現在的人都在幹啥?

沒錢的時候,養豬;有錢的時候,養狗。

沒錢的時候在家裏吃野菜,有錢的時候到飯店裏吃野菜。

沒錢的時候在馬路上騎自行車,有錢的時候在山上騎自行車。

沒錢的時候想結婚,有錢的時候想離婚。

沒錢的時候老婆兼秘書,有錢的時候秘書兼老婆。

沒錢的時候假裝有錢,有錢的時候假裝沒錢。

說股票是毒品,都在玩;

說金錢是罪惡,都在撈;

說美女是禍水,都在要;

說吃喝傷身體,都在喝;

說今天當官難,都在當;

說天堂裏最美,都不去。

做事的永遠做事,不做事的永遠不做事;

做事的找事做,不做事的有事也不做;

做事的有做不完的事,不做事的無事可做;

做事的做了大事也是小事,不做事的做了小事也吹成大事;

做事的埋頭做事,不做事的看人做事;

做事的實在做事,不做事的學會來事;

做事的做成錯事,不做事的反成好事;

做事的天天辛苦做事,不做事的評價做事的做事。

家長們為自己減負,也該為孩子減減負,你看看孩子的三年是個啥樣?

孩子能力有大小,盡了全力就是好;

如果事事講攀比,生命哪裏有意義。

每天早早就起床,吃了早飯把學上;

嚴寒酷暑常堅持,披星戴月很正常。

老師上課我聽講,刻苦學習記心上;

良好習慣要養成,時時刻刻不能忘。

離開母校不遺憾,勤奮校風要發揚;

中學生活需珍重,師生友誼情更長。

反思

反思是我們做家長的要想一想,為什麼學習?為了誰學習?是誰在學習?對照這些問題思考答案。

為什麼學習?我還需要解釋嗎?說大一點為祖國、為人民,說小一點為家庭、為自己。

為了誰學習?我看也不需要解釋了,這和為什麼學習基本上是一個問題。問為什麼學習我們才知道為什麼,問為了誰學習才知道為了誰。無論為什麼還是為了誰都是一個目的——學習。這就引出後麵一個問題,是誰在學習?這就是我要重點講的問題。

以前,我聽自己學校老師上的課,後來也聽外麵學校老師上的課,我發現無論是自己學校的老師還是外麵學校的老師,他們在講課時存在一個通病就是分辨不清是誰在學習,也可以理解為他們不清楚講課是為了什麼。往往教是為了教,為教而教,通俗一點,意思是該講的我都講了,會不會全看你了。如果我們稍加用力思考,我們就會清醒過來,明白老師教課是教什麼、教給誰、為了誰、誰在學,當我們馬上反省過來時,我們才知道,老師講不講課不是重要的,學生學不學習才是重要的;老師的課講得精彩不是主要的,學生學得會才是主要的;老師的課堂形式再好不是主要的,學生學習的精神狀態才是重要的。現在,我們再來思考一下到底該怎樣做合格的家長。難道還要把孩子關在房間裏讓他學習,可是等我們去看的時候發現孩子早在床上睡著了嗎?我們當大人的總是把希望寄托給孩子,替他們描繪人生,然而你知道你在做世界上最蠢的事情嗎?你知道你今天辛辛苦苦為他們蓋的房子二十年以後就過時了嗎?你知道你今天為他們買的最新款的電視機二十年後都成老古董了嗎?你知道你今天叮囑他們的最複雜的生活道理二十年後正是他們認為你所做的一件最愚蠢的事情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