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
我的學校可以說就能達到這個自主管理的狀態。沒有老師照樣上課,沒有校長照樣運轉。我講這句話你也不要挑毛病,如果用慣性定律來說明,那麼物體靠慣性也可以運動。過去開飯店的老板最怕大廚師擺脾氣,也害怕被挖牆腳;現在,你改成自助餐廳了,一般的廚師滿能對付了,因為你的食客都是你的廚師。你看他們圍坐在一起,把各種菜肴放進鍋裏,煮熟了再撈出來蘸著佐料吃得很香。不像點菜那樣,指定一個有權威的人點菜,或者讓辦公室主任先點好,等於起草了一個菜單再等領導圈閱。你會發現凡是領導點的菜都是依據他的口味,就算是民主一點的領導也是以自己的口味為主,如果讓辦公室主任點那更是領導的專用菜了。我就想,為什麼領導點菜,大家吃菜,無論對不對口味,大家都能夠擔待,那是因為像這樣的機會不多,大家不僅能夠忍耐也覺得是榮幸,但是如果每一天都讓你和領導在一塊吃飯,你恐怕就不能接受了。如果是一個家庭,那還不天天鬧矛盾。
校園文化是什麼?
校園文化不是做樣子做出來的,更不是校長做出來的,也不是老師做出來的,而是從教育教學的過程、豐富的校園活動過程、良好的行為習慣、勤奮的習慣、刻苦的習慣、創造的習慣、堅持的習慣等升華出來的,是厚積薄發的產物。它包括看到的也有看不到的,看到的重要,看不到的依然重要。學校是養出來的,是生長,她會越來越豐滿起來。
同步開發兩個銀行:建設銀行和人生銀行。建設銀行包括了你用於建設、生活、未來的存款;人生銀行包括了你積累的善行、德行、健康。建設銀行裏的錢看得見、用得著,能幫上你的大忙,能滿足你的自尊心;人生銀行裏的錢不能花,雖然是霧裏看花但是這個錢能讓你的生命閃光。我再說得具體一些,建設銀行的存款越多越沒有用。有一個哲學故事。古時候有個有錢人,家裏有好幾座倉庫都堆滿了各種金銀珠寶。他的窮人朋友對他說:“你的金銀珠寶能不能借我一看?”他說:“當然可以,不過你不能拿。”窮朋友答應絕不拿,這個人就帶他的窮朋友進倉庫看。出來之後,窮朋友對他說:“我現在跟你一樣有錢了。”他嚇了一跳:“怎麼會呢?你什麼都沒拿呀,怎麼會跟我一樣有錢呢?”窮朋友說:“你這些財寶是用來看的,我進去看了一遍之後,不就跟你一樣有錢了嗎?”正因為此,我們不要讓外界的誘惑引發自己的困惑。看看金銀珠寶屋,金銀珠寶不就是看一看嗎?人生銀行裏的錢,越多越好,越多越有用,越多用處越大。你看見別人吃人參大補丸,你不要羨慕他,你知道朋友的小舅子是某醫院的院長你就不如不求他,你發現有人到火葬場行賄為了排得靠前一些,簡直到死了還照樣糊塗著。
我今天有幸講給你們,我覺得你們大家都是我的朋友,也是能夠給我幫助和指導的人。莊子去為友人送葬,路過惠子的墳墓。莊子對跟從他的人說:“從前,有個刷牆的人,他把白土泥塗在自己的鼻尖上,像蒼蠅翅膀那麼大,他請匠石用斧頭給他砍掉。匠石掄起斧頭,好像刮風一般,順勁砍去,把白土泥砍掉了,但傷不著鼻子。刷牆的人立在那裏,麵不改色。宋元君聽說這件事情後,就把匠石召喚來,對他說:‘你試試為我做一下看。’匠石說:‘我本來曾經砍過這個,不過,我的對手早已死去了。自從惠先生死去之後,沒有誰能夠作我的對手了!’”
這樣說來,我比莊子強了許多,至少有大家可以在一起談論,這是多麼開心的事啊!
●開元鍾聲
從方立天的體悟中感悟 《邢台日報》副刊“開元鍾聲”(2013221)。
方立天是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哲學、宗教係一級教授、博導,他用了15年時間完成了《中國宗教哲學要義》,把中國佛教哲學體係分成人生論、心性論、宇宙論、認識論和修持論。在他對佛教研究的50年中,體悟到:研究佛教要有坐冷板凳的精神,因為研究佛教要有定力。佛教不是那麼好研究的,它需要坐下來學習、思考、體會和反複琢磨。坐冷板凳的過程是甘於寂寞的過程,外界物質利益對自己的誘惑要淡然麵對。要獨立思考,不能畫地為牢,作繭自縛,那樣寫出來的東西是重複的,沒有意義的。學術研究的關鍵是要提倡獨立思考,提倡自由思想,這樣才會有所創造。否則隻有枝枝節節的東西,那樣的研究是無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