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化投資的轉折:分析師的良知1(1 / 1)

經過20多年的探索發展,中國證券行業逐漸步入一個良性發展階段。但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進步,在全球經濟一體化和證券金融混業經營的大背景下,證券行業的競爭日趨激烈,特別是作為證券公司主要收入來源的證券經紀業務,因傭金率持續下滑導致平均利潤率不斷降低,對我國證券公司的未來發展帶來重大影響,迫切需要轉型升級。

我國證券公司轉型升級的方向在哪裏?這是一個大課題。根據我的理解,投資銀行業務大致可以分為服務性業務、交易性業務和投資性業務三大類。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隨著布雷頓森林體係的解體和世界石油危機的出現,歐美等西方發達國家投資銀行的業務發展趨勢已逐漸從服務性業務為主轉型為交易性業務和投資性業務。根據2006年《經濟學家》雜誌的數據,美國高盛公司68%的收入來自交易和投資收益,而傳統的投資銀行業務提供的服務收入僅僅占到17%,大家都把高盛作為追逐和趕超的對象。

從我國證券公司的業務發展情況看,從20世紀90年代初成立證券交易所到現在,傳統的服務性業務一直是證券公司的主要盈利來源。然而隨著行業競爭的加劇,無論是證券經紀業務,還是投資銀行業務(一級市場的承銷保薦業務、債券承銷業務以及並購重組業務),都麵臨著提升服務能力的壓力,如何有效增加服務性業務的附加值成為這類業務未來發展的重點。

目前,金融產品已經成為金融市場發展的重要驅動力。為滿足市場上資金供求雙方的各種需求,以原生金融產品(包括存款、票據、債券和股票等)和衍生金融產品為載體的金融交易活動和投資活動越來越多,越來越頻繁,它們已逐步成為證券公司新的盈利增長點。以短期證券買賣、程序化交易、居間交易撮合、融資融券交易和做市商為基礎的櫃台交易等業務的發展為引擎,證券公司將全麵參與兩個市場(交易所市場和場外交易市場)的金融產品交易與投資。可以預見,這些業務的快速發展將給證券行業帶來巨大的發展空間,將是證券公司競爭的又一戰略製高點。

由於金融市場中交易主體的多樣性和複雜性,傳統的技術分析和基本麵分析都或多或少的依賴投資主體的個性判斷,其間難免有主觀因素影響,量化分析則用相對確定的思考邏輯來減少情緒波動對投資決策過程的影響。在這樣的認識下,量化分析的思想可能會貫穿交易業務的全過程,在交易策略、資產配置、交易執行和風險管理方麵都將起到重要作用,同時,量化投資也提供了傳統策略、宏觀和行業研究之外的一種新的分析視角,它既可以作為傳統賣方研究的新的分析工具,也可以根據客戶需要,為其提供豐富的投資組合產品和決策支持。王鐵琪博士這本專著的出版,將為量化投資的研究提供一個新的視角。

王鐵琪博士從事證券工作多年,專業理論功底紮實,實踐經驗豐富。作者從工作實踐中找課題,提出自己的邏輯思路和觀點,難能可貴,很受啟發。作為作者的同事,我對其取得的研究成果感到欣慰,並祝願他在未來的工作中取得更大的成就。

陽昌雲

2012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