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助戰公孫(1 / 2)

與原定計劃一樣,張燕隨公孫續一路四萬人走大路,直奔戰場而去,而趙雲則是領一萬精兵走小路現行。

哎,為了不暴露,趙雲可是選擇了遠離高陽城的路線晝伏夜出,急行軍的,趙雲沒有對張燕說明為什麼要兵分兩路。

趙雲心裏明白,曆史上黑山帥張燕與公孫續率兵十萬,分三路相救公孫瓚。可是援兵還沒到,公孫瓚就愚蠢的秘密派人送信給公孫續,讓他率五千騎兵於北隰之中,舉火把為應,公孫瓚就從城內出戰。這早就被田豐預知,於是將計就計,舉起火把。公孫瓚以為救兵到了,率兵出擊。袁紹設伏兵襲擊公孫瓚,公孫瓚大敗,又回到城內堅守。袁紹於是掘地道到城樓下,毀壞其望樓,漸漸到達中央的土丘。公孫瓚自料必敗無疑,引火了結了一生。

趙雲可不想公孫瓚早死,他還需公孫瓚幫忙牽製袁紹,一個統一河北的袁紹是有多可怕,並且曹操現在還默默的發展中,何人能與之相抗。

幾日的急行軍,趙雲終於在公孫瓚寫信前趕到戰場,讓郭淮陳到,密切注意戰場,特別是夜裏,隻要看到易京城中以火為號,就大軍衝殺聯軍後羿。

果然,那公孫瓚被攻的不甚其煩,命人秘密送信聯係公孫續,讓他率五千騎兵於北隰之中,舉火把為應,公孫瓚就從城內出戰。兩方夾擊,擊潰聯軍。一切都在按趙雲的劇本演著,當城外北隰之處的信號被郭淮發現後,趙雲就下令,準備戰鬥。

看著公孫瓚大軍一片混亂,抵抗意誌下降得厲害,趙雲大吼一聲:“義從親衛衝鋒”。

戰馬雖然隻有兩千,但隨著馬蹄踏地的陣陣晃動聲,傳遍戰場時,公孫瓚大喜,大聲道,“我兒率大軍來了,二郎門隨我衝”。

趙雲可是沒聽到公孫瓚的大吼,要是聽到估計不用公孫瓚牽製袁紹,自己直接一槍捅他個透心涼,奶奶的,誰你兒,我是你爺爺。

不管慌亂中聯軍,趙雲是一馬當先,感覺又回到了當年雲哥在萬軍從中直取那袁紹的霸氣。

“義從所致,所向披靡”。當前三人猶如猛虎下山,撲向羊群,聯軍雖匆忙組起了防禦隊形,但在趙雲,陳到,郭淮,三人的橫掃下,空出一片,隨著前排長槍兵的倒地,對騎兵威脅最大的兵種已被掃除,順勢狼群羊群,義從親衛整齊劃一的出槍,收槍,每揮動一次,就是一片血霧噴起。

衝進三丈遠,殺入聯軍腹地,騎兵衝鋒之勢才得以停止,義從雖衝進了聯軍步卒的腹地,但毫無緊張之色,隻見三騎一組,兩人護衛,一人直接殺敵,這就是趙雲改變的三才陣,嘿嘿,其實趙雲並不知道三才陣是什麼,但他明白三這個字,於是發明了三人一組的'三才陣'。

曆史上真正的三才殺陣是以天、地、人“三才”冠名的中國明代軍隊采用的一種戰鬥隊形,小而疏散,前後重疊的。三才陣既能發揚火力,又能減少損害,是在火器用於戰場後,密集的方陣已不能適應戰場需要的情況下產生的。該陣由百多人組成,其陣形由前到後依次為遊騎、戰鋒隊等,戚繼光創立的鴛鴦陣演化的兩種陣形也稱為三才陣和小三才陣。

這趙氏版‘三才陣’雖無曆史上哪裏被稱為殺陣,攻擊力火力全開,但重在防守,這正是趙雲所想的,騎兵就是用來衝陣的,當其沒有衝擊力時,就應該加重防守,騎兵眾兩人防守,一人攻擊,讓四周步兵無可奈何。

如果隻是這點騎兵田豐也不會著急,隻見遠處一片塵土飛揚,眼見有近兩千步兵向戰場殺來,田豐大驚啊“放箭,隻有放箭射殺先頭騎兵,然後以數倍之兵抵禦這次偷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