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僅是毛澤東對劉秀高看一眼,早在清代的著名學者王夫之也認為他是一位難得的皇帝。王夫之在《讀通鑒論》卷六中寫道:“自三代而下,唯光武允冠百王矣!”意思是說,自夏商周三代以來,隻有這個皇帝“允冠百王”。什麼是“允冠百王”啊?那就是說劉秀在眾多皇帝中,那是高人一頭、技壓群雄的,最起碼也是鶴群中的一隻鴕鳥吧。高人一頭,寬人一臂,允冠百王,蓋了帽兒了。
劉秀到底是怎樣的一個皇帝啊?
說起這個東漢開國皇帝——漢世祖光武帝劉秀,他的一生真可謂曲折跌宕,充滿了傳奇。他從一名放牛娃、一名莊稼漢到光複漢室的大英雄,再到治國平天下的模範皇帝,真可謂接近完美了,也可以說他算得極品中的珍品了。他的高大光輝形象,深受人愛戴,廣受人敬仰。
《後漢書·光武帝紀》記錄了這位獨領風騷、近乎完美的皇帝傳奇的一生。
就讓我們在這裏回溯曆史,感知光武帝劉秀在曆史煙塵中的音容笑貌,重溫偉大人物的履曆壯舉,感受這位偉大皇帝強大的人格魅力吧。
我們先來看看這個開國皇帝的貌相。他長得什麼樣啊?
劉秀有一個高鼻梁。他的高鼻梁,大有可能是漢高祖劉邦的多代遺傳,因為漢高祖劉邦也是一個高鼻梁。他美須眉,不但頭發胡須濃密,眉毛也很漂亮。“大口”,嘴大吃四方。“日角”指額骨中部突起,這樣的人聰明,也有帝王相。如此看來,我們的劉秀整個一頗有帝王相的帥哥兒,男人中的範兒。
接下來再看劉秀年輕時候的職業:性勤於稼穡。也就是說劉秀熱愛農業勞動。咦?這就奇了怪了,他這個漢高祖劉邦的第九代孫,怎麼搞著搞著成了莊稼漢,皇家血脈怎麼就挽褲腳戴鬥笠幹起了農活兒了?並且還“性勤”?按理說,他是皇室的人,皇室不是給買了養老保險,每年都會撥付養老金的嗎?那小日子,定然是吃無憂穿不愁。這話當然不假,以前是這樣的,皇室的人衣食無憂,年年都有吃有穿,小康日子樂悠悠,可是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呀,西漢王朝不是被王莽給篡了嗎?此時的劉秀生活在王莽建立的新朝了。也就是說王莽的篡權,中斷了大漢王室子孫的養老保險,現在他們一個個都成了體製外的李娜一樣的人,單飛單幹了,並且,你劉秀又早早死了父親,姊妹幾個跟著伯父過日子,你不勞動,不種地,不放牛,哪裏有麵包和牛奶?更別談什麼奶酪了。所以,劉秀就喜愛農業勞動了。不喜歡不行啊。
據《東觀漢記》卷一記載,劉秀出生的那一年,他的出生地發生了一件奇特的事情:“一莖九穗,大於凡禾,縣界大豐熟。”
意思是說他出生那年,他的出生地有一棵莊稼長出了九頭穗,並且整個縣都獲得了大豐收。
劉秀名字裏這個“秀”字,據說也因此而來。“秀”指的是莊稼、植物吐穗開花,這個名字很農業,難怪劉秀愛幹農活。可是,有意思的是,他的這個喜好,常常要遭到長兄伯升的恥笑:嘁,這點出息!成天就知道扛鋤頭砸坷垃擺弄莊稼,能成什麼大事?
劉秀的長兄伯升是個什麼樣的人呢?他怎麼就這麼有底氣地笑話自己的弟弟劉秀呢?此人性格非常豪爽,一直“好俠養士”,喜歡結交朋友,收留賓客,暗地裏想著積攢力量,做成大事。他對劉秀的恥笑,剛好表現出兩個人的不同性格,而性格的不同,也剛好造就了兄弟兩個人以後不同的人生際遇和結局。性格決定命運嘛!
劉秀愛好農業勞動,並且“重慎畏事”,辦什麼事都小心謹慎,顯得有些膽小怕事,給人一種畏畏縮縮、不舒展、挺憋屈的感覺。其實,也並非他毫無理想,而是這個人含蓄而沉穩罷了,他知道隱忍。《東觀漢記》卷一記載:“(劉秀)亦喜遊俠,鬥雞走馬,具知閭裏奸邪,吏治得失。”莊稼漢隻是他的職業,借以謀生,並不是他的追求。他在業餘時間,也很喜歡“遊俠”,性格也很豪爽,隻是沒有他大哥那樣放得那麼開,表現得那麼張揚,而是內斂、低調。他還非常關心天下大事。哪個地方有壞人,哪個地方的官當得好,他都很了解。當時也不能上網,也沒有手機,他能做到這一點,隻能說明他下了不少工夫,消息靈通,這一點也為他以後治國平天下打下了良好的基礎。這是一個人的視野寬廣與狹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