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固字子堅,是漢中南鄭(今屬陝西)人。他的老爸就是著名的司徒李郃。李固這個人長得有些奇特,怎麼個奇特法呢?他的頭上有骨突出如鼎足,上入發際隱起,腳板上有龜文。這樣的相貌,不知道是不是真實的描繪,但不管是真是假,反正這個李固呢,一出生就與眾不同。在古代,對那些有成就的人大都有類似的描繪,要麼說是出生時發生了奇異的事情,要麼說有著奇特的相貌。總之,是為了說明這個人從小就有非凡的特征。
李固在年少的時候非常好學,常不遠千裏,步行尋師。這種學習勁頭兒,實在是令人敬佩啊。現在的學生,條件那麼好,不用千裏尋師,遇到問題的時候,可以打個電話請教老師,問問同學,是多麼方便啊。假如李固有今天這樣優越的條件,那還指不定能學成什麼樣呢。即便條件那麼艱苦,他還是讀了許多古書,結交不少英賢。四方有誌之士,多羨慕他的風采而來向他學習。
京師人都讚歎說:“這又是第二個李公了。”他老爸就很厲害了,他肯定又是一個李郃啊。司隸、益州都命令郡守舉李固為孝廉,召他為司空掾,可是,李固都不去就職。
陽嘉二年(133年),有地動、山崩、火災等變異,公卿推舉李固去對策,皇上又下詔特地問他當代的弊端,以及為政應做些什麼。皇上跟基層連線,征求良策了。於是,李固就洋洋灑灑表達了自己的見解,提出了很多合理化建議,諸如招集一班儒生,引問為政的得失;應罷退宦官,免去他們的權重等。上麵我們摘錄的選文,即是李固給順帝的詳細對策。
順帝看了上述對策,多所采納應用,立刻讓阿母遷還弟舍,諸常侍全部叩頭謝罪,朝廷的政紀肅然。順帝立即起用李固做了議郎,可是阿母身邊的宦官恨李固的話太直,太有隱患,於是就共同捏造罪名來陷害李固,事從中下。你看看,這人啊,就是複雜得很啊。不知不覺間,就有了對立麵,就有了敵人。其實,人生就是這樣,我們每時每刻都處在或者正要處在矛盾之中,或者從一個矛盾轉往另一個矛盾。這是人生的必然。問題在於,我們應該以怎樣的心態來對待那些看得見的和看不見的矛盾。在矛盾麵前畏縮,是不行的,那就會壓抑了自己的個性,丟失了自己的本真。而在矛盾麵前覺得無所恐懼,肆無忌憚,也是不可取的,因為那樣就會讓你陷入危險的境地。所以,我們要學會不怕事,不找事,不壞事,在慎重考慮之後,該怎樣就怎樣就行了。也就是凡事要三思而後行,於己於人都有好處。這才是真正的骨氣。
李固的一通建議,給自己樹了敵,結果被潛規則了。大司農黃尚等人請求大將軍梁商,又有仆射黃瓊究明李固的案情,過了好久才得拜為議郎。
後來,李固出去做了廣漢雒縣縣令,到了白水關,解除印綬,回到漢中,關起門來不與人交往。半年之久,梁商請求讓李固做從事中郎。梁商以後父的身份輔政,柔和自守,不能有所整頓,災異多次顯現,下麵權勢日重。李固想使梁商先整治風化,退辭高滿之位,於是給梁商寫奏記道:“《春秋》褒獎儀父以開義路,貶責無駭以閉利門。義路閉了,利門就打開;利門打開,義路就閉塞。前孝安皇帝內任伯榮、樊豐等人,外委派周廣、謝惲等人,開門受賄,用人不當,天下議論紛紛,怨恨之聲到處都是。朝廷開始建立,比較清靜,不到幾年,漸漸墮落。左右黨進,每天均有人升官,守死善道的人,走向窮途末路,而沒有改正弊端,樹立正氣的方法。又即位以來,十又餘年,太子未確立,群下都在盼望。可使宮中的嬪媵減少一些,挑選身份微賤但宜生子之人,進禦到皇上那裏,順助天意。如果有了皇子,母親自己喂奶,不要交給保妾巫醫,以致出現趙飛燕那樣的殺子之禍。明將軍威望高地位顯,應當以天下大事為憂,提倡謙虛節約,做萬方的榜樣。新建祠堂,費工用億計算,不是顯示美德,表示清儉的方式。數年以來,災怪多次出現,連續多時不下雨,而陰沉多雲。宮省之內,定有陰謀。孔子說:‘智者見變思刑,愚者睹怪諱名。’天道沒有親疏之分,可為敬畏。近來月食盡於端門之側。月,大臣的象征。一般來說,太高就危險,太滿就溢出,月亮滿了就缺,太陽到中午就偏移。這四項,自然之數。天地之心,福謙忌盛,因此賢達之人功成身退,保全名節,頤養天年,沒有恐懼之憂。如使王綱一整,道行忠立,明公走伯高的路,保全不朽的名聲,難道和這些外戚平庸之輩耽榮好位的同日而語嗎?我是狂夫下愚之人,不知大體,私下感到古人報一飯之恩,何況受了照顧優遇而可不盡心嗎?”
可惜的是,梁商沒有聽從。
永和年間,荊州盜賊興起,長年不得平定,於是朝廷用李固做荊州刺史。
李固到職後,派官吏慰勞訪問境內,赦免寇盜以前的罪惡,與他們從頭開始。於是賊人頭目夏密等收編他們的黨徒六百多人,綁著自己,前來自首。李固都原諒他們,讓他們回去,使他們自相招集,開示威法。半年時間,盜賊全部投降,州內從此太平無事。
李固上奏南陽太守高賜等人貪贓的穢行。高賜等怕受處分,於是共同用重金賄賂大將軍梁冀,梁冀替他們千裏移送檄文,可是李固抓得更緊。梁冀便令調李固做太山太守。那意思是,你不聽我的,我就給你挪挪地方吧,把你挪到太山盜賊窩子裏去。當時太山的盜賊屯聚多年,郡兵常有千人,追討不能製伏。
李固到職後,將郡兵全部罷遣回去種田,隻挑選留任有戰鬥力的百多人,用恩信招誘盜賊投降。嘿,原來的那些當兵的,是不少,可盡是些吃閑飯的啊!一千多個人,沒有中用的。李固進行優化組合競爭上崗,留下百十個人,以一當十。果然,不到一年,境內的賊人都逃散了。
李固升為將作大匠。這時候,李固又閑不住了,他又開始上疏陳事道:
“臣下聽說氣之清的為神,人之清的為賢。養身的以練神為最寶貴,治國的以積賢為正道。古時秦國想進攻楚國,王孫圉在西門設壇,陳列名臣的姓名,秦使者感到驚訝,於是停止進擊。魏文侯以卜子夏為老師,以田子方為朋友,對段幹木行軾禮,所以一般賢人爭著到來,名聲超過齊桓公,秦國不敢在西河派兵,這大概是積賢人的符命哩。陛下撥亂反正,初登大位,禮聘南陽樊英、江夏黃瓊、廣漢楊厚、會稽賀純,策書讚歎他們,用大夫之位接待他們。因此隱居之人,智術之士,彈冠相慶,振衣而出,樂意替你出力,四海人民高興,歸服聖德。楊厚等人在職時,雖無奇特的表現,但每天勤勤懇懇為國事操心。臣前些時在荊州,聽說楊厚、賀純等人因病免職歸田,十分惋惜。有一天朝會時,看見諸侍中都是年輕人,沒有一位宿儒大人可做顧問的,的確可歎。應該召回楊厚等人,以滿足眾人之期望。黃瓊處議郎,將近十年,眾人都覺得開始十分看重,現在都停滯了,很可怪。光祿大夫周舉,才謀高正,應在常伯之位,訪以言議。侍中杜喬,學問品行很好,當世之良臣,久托疾病,可敕令起身視事。”
李固又推薦陳留楊倫、河南尹存、東平王惲、陳國何臨、清河房植等人。
這天有詔書召用楊倫、楊厚等,又調升黃瓊、周舉,用李固做大司農。
起先周舉等八使案察天下,劾奏許多不法官吏,其中多半是宦者親屬,宦者常替他們求情,詔書便叫他們不必追究。又舊任三府選令史,光祿試尚書郎,這時都係特派,不再選試。唉!皇帝的力度不夠,腰杆兒不挺啊。
李固便與廷尉吳雄上疏,認為八使所檢舉的人,應該趕快誅罰,選舉署置,可歸有司去辦。
最後,皇帝想了想,就被他們的話感動了,於是更免八使所舉的刺史、二千石,從此減少特派,責成三公,明加考察,朝廷稱讚很好。
李固又與光祿勳劉宣上言道:“近來選舉牧守,多數不稱職,甚至橫行無道,侵害百姓的權益。又主上應停止盤樂遊玩,專心庶政。”皇帝采納他們的意見,於是下詔諸州劾奏太守、縣令以下的官吏,政有乖錯不正,對百姓沒好處的,免去官職;那些奸穢重罪的人,一律收付詔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