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41章 多行不義必自斃(1 / 2)

董卓入朝亂政,“性殘忍不仁,遂以嚴刑協眾,睚眥之隙必扳,人不自保”。董卓的殘暴本性與政治野心相結合,便直接導致了他對東漢政權和社會的巨大破壞。董卓率軍初次進兵洛陽時,見城中富足貴族府第連綿,家家殷實,金帛財產無數,便放縱手下士兵,實行所謂“收牢”運動。這些士兵到處殺人放火,奸淫婦女,劫掠物資,把整個洛陽城鬧得雞犬不寧,怨聲載道。控製中央政權後,董卓殘忍不仁的惡性更加膨脹,經常派遣手下士兵四處劫掠,殘暴百姓。漢獻帝初平元年(190年)二月,董卓部屬的羌兵在陽城搶劫正在鄉社集會的老百姓。士兵們殺死全部男子,凶殘地割下他們的頭顱,血淋淋地並排掛在車轅上,令人觸目驚心。此外,他們還趁機擄走大批婦女和大量財物。回到洛陽後,他的手下將領把頭顱集中起來加以焚燒,把婦女和財物賞賜給士兵,對外人宣稱是戰勝敵人所得。一次,朝中許多官員被董卓邀請去赴宴。官員們都莫名其妙,不知董卓葫蘆裏到底裝的什麼藥。宴會上,董卓興致高昂,招呼大家不要顧忌,暢懷痛飲。酒過三巡,董卓突然起身,神秘地對在場的人說:“為了給大家助酒興,我將為各位獻上一個精彩的節目,請欣賞!”說完,擊掌示意,狂笑不已。頓時,整個宴席變成了肅殺的刑場。董卓把誘降俘虜的幾百名北方反叛者押到會場正中央,先命令士兵剪掉他們的舌頭,然後有的人被斬斷手腳,有的人被挖掉眼睛。其手段之殘忍,令所有在場官員和士兵慘不忍睹,許多賓客手中的筷子都被嚇得抖落在地。董卓卻若無其事,仍然狂飲自如,臉上還流露出揚揚得意的神色。

另有一次,董卓把俘虜來的數百名起義士兵先用布條纏綁全身,頭朝下倒立,然後澆上油膏,點火活活將他們燒死,可謂殘忍至極。遷都長安時,為了防止官員和人民逃回故都洛陽,董卓將整個洛陽城以及附近二百裏內的宮殿、宗廟、府庫等大批建築物全部焚火燒毀。昔日興盛繁華的洛陽城,瞬時之間變成一片廢墟,淒涼慘景令人頓首痛惜。為了攫取財富,董卓還派呂布洗劫皇家陵墓和公卿墳塚,盡收珍寶。整個洛陽城狼藉不堪,在董卓肆意踐踏破壞下,已是千瘡百孔,滿目瘡痍。曹操對此悲憤不已,他寫了一首詩《薤露行》,予以譏諷:賊臣持國柄,殺主滅宇京。蕩覆帝基業,宗廟以燔喪。播越西遷移,號泣而且行。瞻彼洛城郭,微子為哀傷。

董卓掌權後,國家製度朝令夕改,反複無常,嚴重阻礙了整個國家政權機器的正常運轉。其中,他頒布的法律刑罰尤為混亂無度,不成體統:對普通老百姓往往實施嚴刑酷法,而對親信家族,則違法不究,一切都取決於董卓個人的意誌。《魏書》記載:董卓專門指派司隸校尉劉器登記所謂“為子不孝,為臣不忠,為吏不清,為弟不順”的臣民,凡是冊上有名者,都應處死,財產沒收。不久,整個社會便民怨沸騰,冤獄遍地。為了聚斂巨額財富,董卓大量毀壞通行的五銖錢,還下令將所有的銅人、銅鍾和銅馬打破,重新鑄成小錢。粗製濫造的小錢不僅重量比五銖錢輕,而且沒有紋章,錢的邊緣也沒有輪廓,不耐磨損。小錢的流通直接導致了嚴重的通貨膨脹:貨幣貶值,物價猛漲。據史書記載,當時買一石穀大概要花數萬錢。老百姓苦不堪言,生活陷於極度痛苦之中。董卓卻利用搜括來的錢財,整日歌舞升平,尋歡作樂,生活荒淫無度。

惡有惡報,董卓的倒行逆施終於激起了廣大人民的憤怒與反抗。許多有誌之士出於對國家危亡的考慮,長期與董卓進行不屈鬥爭,在很大程度上打擊和動搖了董卓的地位和基礎,同時也緩解了董卓對整個東漢政權的破壞影響。起初,議郎楊勳與左將軍皇甫嵩秘密商議,準備共同討伐董卓,後來由於皇甫嵩被征調,楊勳勢單力薄,才就此罷休。初平元年(190年),冀州刺史韓馥、兗州刺史劉岱、豫州刺史孔伷、南陽太守張谘和袁紹等十餘人紛紛起兵反對董卓,從此便掀起了大規模持續反抗董卓的鬥爭浪潮。不久,長沙太守孫堅率領豫州各郡軍隊征討董卓,在梁地(今汝州梁縣西南)被董卓部將徐榮打敗,聯合孫堅反董卓的潁州太守李曼也被生擒。接著,河內太守王匡又屯兵河陽津(今河南省孟縣西部的黃河渡口),準備進攻董卓。不料老謀深算的董卓早有覺察,先派疑兵向王匡挑戰,暗中卻派精銳部隊從小平津渡河北上,繞道偷襲王匡所部。王匡大敗,幾乎全軍覆沒。第二年,孫堅重新收攏流散部屬,進駐梁縣,準備再度討伐董卓。董卓派胡軫、呂布迎擊孫堅。由於胡、呂二人心存芥蒂,不能相處,還沒交戰,士兵就渙散逃離。孫堅趁機出擊,胡軫、呂布大敗而逃。董卓見勢不妙,不得不派部將李傕向孫堅求和。孫堅不理,繼續進攻距洛陽隻有九十裏的大穀。董卓被迫率軍出戰,被孫堅擊敗,退駐澠池。孫堅乘勝追擊,遇呂布,大敗呂布後,出兵函穀關,分兵兩路,直取新安和澠池。此時,山東諸路豪傑也紛紛揭竿而起,共同起兵聲討董卓。被多方義軍逼得無路可走的董卓決定遷都長安,以避鋒芒。但是,征討董卓的鬥爭並沒有因遷都長安而有絲毫鬆懈,而是更加風起雲湧。這時,董卓已成了眾矢之的。越騎校尉伍孚對董卓的倒行逆施十分痛恨,發誓親手殺死董卓。一天,伍孚身藏佩刀,前來拜見董卓。交談完畢,伍孚便告辭離去。董卓起身出門相送,用手輕輕拍著伍孚的後背,表現出極其親切的樣子。伍孚瞅準機會,猛地抽出佩刀向董卓刺去。由於殺人心切,用力過猛,失手沒刺中要害。董卓大驚,慌忙奮力反擊,並急呼警衛出手相救,這才脫離危險。伍孚在與警衛鬥爭過程中,由於寡不敵眾,被亂劍刺死。事後,董卓大罵伍孚包藏禍心,不講仁義。當時,天下老百姓為了表達對董卓的痛恨,到處傳唱《千裏草》的歌謠,希望他盡快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