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要避免低水平重複,不能總是在民族民俗裏麵打轉轉,熱剩飯,轉來轉去,還是脫不了“俗”。要拓寬研究領域,創新研究方法,提升研究層次,要鼓勵和培養一批理論聯係實際,功底紮實,勇於創新的學科帶頭人和青年理論骨幹,充分發揮哲學人文社會科學在認識世界、傳承文明、創新理論、谘政育人、服務社會、提高全民族人文素質方麵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要加強哲學社會科學傳統學科、新興學科和交叉學科的建設。要推進哲學社會科學與自然科學的交叉滲透,推進哲學社會科學不同學科之間的交叉滲透。要加強哲學社會科學基礎研究和應用對策研究,民族宗教問題研究是優勢學科,要繼續發揮這個優勢,重點支持對弘揚民族精神、傳承民族文化有重大作用的研究項目,支持對經濟社會發展有重要影響的研究項目。自治縣政府可以考慮與相關高校和研究機構開展橫向合作,就撒拉族或自治縣事關全局的重大課題,如教育發展戰略、文化發展戰略、經濟發展戰略、社會發展戰略、民族曆史反思、民族宗教問題、民族區域自治問題、民族語言文字、流動人口問題、三農問題、農村規劃與建設問題、土地資源開發問題、城鎮化問題、城鎮規劃與建設問題、農民工市民化問題、就業問題、黃河上遊水電開發與撒拉族經濟社會問題、生態環境問題、國有資產問題、社會和諧問題、人力資源開發問題、幹部培養和使用問題等,進行專題研究。要加強哲學人文社會科學的宣傳和普及,充分發揮報刊、廣播電視、互聯網等大眾媒體的作用,大力宣傳哲學人文社會科學研究的優秀成果,擴大優秀成果的社會影響力,推動優秀成果更多更及時地應用於實際。
五、積極促進民族文化產業發展
《中央關於製定“十二五”規劃的建議》明確提出:推動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
目前,循化撒拉族自治縣文化產業剛剛起步,總體上顯得小、散、亂、弱,沒有上檔次和規模,社會化、市場化程度低,競爭能力不強。當然,這些與自治縣的地理位置、交通狀況、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等密切相關,發展自治縣文化產業,需要縣政府站在戰略高度,對文化產業進行統籌規劃,合理布局,相關方麵需要開動腦筋,轉換思路,群策群力。
撒拉族文化實行產業化比較可行的途徑是與旅遊產品開發結合起來,在有效對接文化產業與旅遊業中尋找切入點,進而把文化產品植入旅遊業當中,使旅遊業成為文化產業成長的載體。同時利用各種節慶活動提供的窗口,借助傳媒廣覆蓋、強輻射的傳播平台,精心編織從裏到外、由近及遠的文化產品宣傳促銷網絡。從開發刺繡、黃河石藝、文化用品等民間工藝品及製作圖片影像、編排文藝節目著手,逐漸培育起一個新的朝陽產業。
六、突出民族文化特色,注重文化與旅遊的結合
近年來,循化撒拉族自治縣以市場為先導,充分利用民族文化資源優勢,精心策劃,主打“撒拉族綠色家園”品牌,不斷提升旅遊品位,增添文化魅力,收到較好的效果。如打造縣域“五大旅遊品牌”,實現旅遊和文化比翼雙飛。打造以駱駝泉為主的撒拉族、藏族等民族旅遊品牌;依托黃河上遊公伯峽電站、下遊的積石峽電站和中間的蘇隻、黃豐電站優勢,打造黃河水上遊旅遊文化的品牌;以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孟達天池為主的孟達自然保護區生態旅遊品牌,以十世班禪故居,喜饒嘉措大師紀念塔及伊斯蘭教經典——《古蘭經》為主的宗教旅遊文化品牌;打造以撒拉族、藏族民居、飲食、服飾為主的民俗品牌。通過這些重點旅遊品牌的打造,帶動各相關景區旅遊業的發展。目前,在循化已形成了92個景區,1個遊覽主軸(黃河瀏覽主軸),2個景觀走廊(文都-崗察景觀走廊、道幃景觀走廊),3個遊覽區(縣域撒拉族民族文化遊覽區、孟達森林生態遊覽區、公伯峽水上遊覽區),先後開辟了5條精品旅遊線路,加強了與周邊地區的聯合促銷,使循化成為甘肅、青海兩省的“後花園”,青藏高原上的“水都”。2010年年底,循化撒拉族自治縣在中國民族文化旅遊品牌發展高峰論壇上獲得“中國最佳民族生態旅遊休閑勝地”稱號。中國民族文化旅遊品牌發展高峰論壇以世博會及中國文化旅遊主題年為背景,以民族品牌成為世界品牌為發展目標,圍繞民族旅遊品牌、文化旅遊精品、原生態民族旅遊、民族特色旅遊營銷、民族旅遊創意及旅遊競爭力等主題展開巔峰對話,循化縣撒拉族原生態民族旅遊文化備受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