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 厭鎮惡術 終章(完本致歉信)(1 / 2)

終章(完本致歉信)

很遺憾,般若探花郎的懸疑小說《鬼魅人心》不得不完本了!

其中的無奈與不舍,探花實在不能對各位明言!

不過,探花還是要跟讀者朋友們說對不起!

對不起!對不起!對不起!

《鬼魅人心》不僅凝聚了我的心血,還承載了各位讀者對它的熱愛!

“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此刻,唯有柳永的《雨霖鈴》方能表達小冷內心的不舍!

當然,這部《鬼魅人心》留下了太多太多的遺憾!

.......

一直以來,沉溺於中國幾千年浩瀚的曆史長河中,久久不能自拔。閑暇之時,徜徉於書卷之中,自得其樂!在一個個曆史事件與人物之間流連往返,於書桌上置一壺苦茗,困倦時自斟自飲,品味那綿苦後的幽香,這種快意與我起伏的思緒合而為一,我的魂靈仿佛頓出軀殼,直上九重雲霄,眼前漂浮的青雲恰似一張張離我倏忽千年的臉孔,嬉笑怒罵、悲喜榮辱,令我大生感慨,在神交古人的這一刻,我的內心深處突然泛起一種曆盡蒼涼後的無奈與感傷,有人說它是一種無病呻吟,更有人說它是一種強解春秋的牽強附會,可是我卻認為這是一種心靈之間的碰撞、思想之間的共舞,跨越時空的兩個人,要想引起情感的共鳴。本來是件絕無可能的事情,但是,通過流傳千年的詩文與史卷,彼此的心靈有了極深的契合點,今人通過自身的感慨傳達出了內心所感悟到的一種情懷;而長眠地下的古人也將他們百年甚至千年前的言行事跡與詩文作品中所要表達的思想與感喟傳輸到今人的內心深處,在觸動今人心弦的同時,使今人產生了情感上的一種反饋,因而可以說二者獲得了情感上的一種穿越時空式的共鳴。

已至而立之年的我,非常鍾愛中國幾千年的曆史文化,幼年時即孜孜不倦的探索與追求,才有了今日些許的一孔之見,我自幼喜靜,不似鄰家及同齡男孩般的狂野與好動,每當他們成群結隊的嬉戲玩鬧時,我都在家中自己的一方天地於書海中遨遊,在淺灘上往顧徘徊,每當發現一枚精巧別致的貝殼時,我的喜悅之情就難以言表,最終將它們小心翼翼地放進我的收藏匣中。在長期閱讀史籍的過程中,我漸漸對諸子百家之學及詩詞藝術有了較為深徹的了解,並開始喜歡上了 研習百家之學、信筆塗鴉幾首詩詞,每與同窗好友、誌同道合之士相辯與唱和,引為人生一大樂事!

在一個個鮮活的曆史人物麵前,自己仿佛不僅僅是一個匆匆的看客,更是他們的朋友甚至知己,在他們之中,有曾經“昔日齷齪不足誇”後“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的壯誌將展;有“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的錚錚傲骨;有“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江湖廟堂之憂;有“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的民族大義;更有“當今之世,如欲平治天下,舍我其誰”的自信。心與心的交流,讓我的心智逐漸成熟起來,為我以後的人生之路奠定了堅實的思想基礎,讓我在遭遇挫折與苦難時能奮然而起,承擔我應該承擔的責任,去做一個大丈夫應該做的事情!

中國的曆史,往往被冠以“文明史”的稱謂,可是,這其中又有多少野蠻、悲涼與無奈啊?一幕幕的宮廷骨肉血鬥、一場場心智與耐力的殘酷角逐、乃至一張張令人心酸的落寞淒苦的臉孔,這些場景也充斥在汗牛充棟的史卷之中,在漫漫長夜中,讓人讀之心神俱震,久久不能釋懷。當然,有人會說,這是曆史進程與演變的必然陣痛和代價,但是,身處各個血與火時代的黎民百姓,他們又何罪之有呢?為什麼還要受這些痛徹之苦呢?此時的我,迷惘而無助,苦思良久,也參不透其中玄妙,驀然間,我豁然開朗,我們於曆史深處探求的隻是往昔成敗之鑒,真正的有識之士,是要循著曆史的足跡,尋找一條有益於民生的真理之路,隻有這樣,才無愧於先賢,也無愧於後世。

今日的我,依然毫無建樹,但我卻要時刻堅守我的心靈與思想家園,因為在這片廣袤的家園之中,有孕育我思想不斷深化進步的肥沃土壤,也有照亮我茫茫前程的指路明燈。

我將徜徉於此,決不懈怠、不死不休!!!

時光荏苒,我於書案前靜心品茗、鎖眉吟詠,追憶著那些隨風而逝的年華。

曾經的年少輕狂、些許的壯誌豪情都已匆匆地盡付東流之水,一去不複返了。

悠悠歲月中,我常常品讀著那些如詩畫般絢麗多彩的美文、也常常沉浸於“醉裏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的家國情懷;麵對浩如煙海的國學典籍,癡醉般地徜徉於此,大有“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的執著;暢遊可使人頗知更替之理的史卷,又會讓我發出“曆覽前賢國與家,成由節儉敗由奢”的感慨;而沉溺於俠義恩仇、兒女柔情的武俠世界裏,又會讓我體會到“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的浪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