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篇講的是提神,所謂提神即是練神,練神也就是鍛煉心誌,將自己打造成一個與內息完全相互包融的新自我,這一過程說來簡單可我當時竟然幾乎無法完成,內息這時已是成了自己,可以幻化成一個新的物事,這一個物事對人身所產生的影響非同小可,也是後來能煉實化虛的基礎。
第五篇卻突然講起了另一種法術的修練方法,即讓他人產生幻像,所謂幻像就是將氣息變成為一個實物展現在人們的麵前,並讓人們確信它是真實存在的。李華洞府前的那道氣幛,能讓生活在它周圍的百姓們相信它不過是塊岩石,這也就是幻像的一種實質的用法,是氣機的最成功的表現。
第六篇說的是包容,這完全是對一種大道的理解,包容即是讓自己的心含盡天下的物事,讓所有的一切皆為我用,一棵小草一塊石子也能成為我的一隻臂膀或一條拐杖,然後依靠著包容行走天下進行自己人格的鍛煉,這一個過程我根本沒有進行,也許這也是我與李華的本領有著天差地別的原因了。
第七篇即是破空。所謂破空講的是如何讓自己在未能看見的事物裏尋出一條坦途,然後不再去行了彎路以最短的時間到達自己所要去的目的地,這一過程我到現在都未能理解,雖然也隨著李華在空間中穿行,可那是在他的指引下才做的到的,說起來簡單其實是一個時間的轉變,我心裏隱約覺的,如果能徹底的掌握這個方法,那麼也就能看清了所有事物的本質,一步跨千裏自也是平常之事了。
第八篇是分神,這一篇自始至終的說的是氣機的用法,將個氣息內斂外放,如果氣息足夠強大,便成幻化出幾個自我,雖然是處於一種虛生的狀態,可對人們來說也是真實的存在,如果遇上強敵不妨隨手化一個去與之爭鬥,而真身早已逃出了十萬八千裏路了。
第九篇是咒術。這一篇的字數是所有篇章裏最多的,約有兩萬餘字。咒術共分二十二大類約三百餘種,從防身至解生等繁雜反複,一些咒術如五雷咒、天雷破、玄冰咒、火雲咒、紫幽咒等與無心師傅所傳大同小異,至於金剛咒、降魔咒、鎮妖咒、禦風咒、飛翔咒、破邪咒也與之多有雷同,不過有一咒為華佗仙師法,還有一篇是關於天兵召喚的手訣,看來這些咒語也當是這個世上的人所為了。
第十篇氣勢一變開始了天地的大法,與李華所持的扇子中的功法相輔相成,是對前九篇的一個完美的總結和延伸,讓我覺的所有的修練是沿著一條螺旋線在一圈圈的上升,總是有一個地方能向下看到曾經經過的路途,就如同沿著一條盤山的道在向山頂而行,最後站在了頂巔一攬天下時,才發現眼前又出現了聳入雲天的盤旋梯,而沿著梯登天時所用的方法即是子上的功法了。
扇子上記載的功法當真是一個了不起的創造和發現,那些篇章裏將所有的一切無不含入其中,最後可以讓修成之人對於世人來說已是入了仙道而長生不老了,不過長生也隻是對世人的時間而言,自己本身卻能夠知道活的年月並未改變,隻不過能在時空裏任意行走。對於普通人來講,十年前見著了他,十年再見他時還是那一個模樣,可對於那個人來說,他不過是先後進入了兩個不同的時空,分了兩次讓世人所見,對他而言不過片刻的事罷了。
第一篇並不是說的功法,而是講述了些做人的道理和應天道而行的一些必修之課。我也曾背誦過扇子上記述的那些文,也曾與李華探討過為何會出現如此大的差異,後來想想也許修練到這個階段時已不是常人所能理解的了的了,此時身居的功力已能通天,隨手揮去可翻江倒海,如果是個性惡之人習之不定會給人世間帶來多大的苦難。
第二篇卻是算天算地的功法了的基礎了,天下無不是以一個點生成,這個點實際上是一個空間延伸的斷麵,現在想來即是一個三維空間斷麵的又一個斷麵,說明了就是一條直線上的一個確切的點,由此展開為一個新的世界,天地間所有的規律也都在這個點上反映了出來,所謂以點定麵、以小見大。
到了第三篇已是能夠算天算地,也能夠隨意的跨躍時空而不在受自身的局限,而我恰恰的停在了這個層麵無法再取的絲毫的進展,如果我能理解了時間與空間的關係,那麼我也能如李華一般一步跨入時空任意翱遊去了。
我曾經所修的功法到了這一步已無法再前行,這也是受了本身對空間理解的局限,如果能讓我想像出五維或四維空間的模樣,理解了空間相互轉換時的一些基本的方法,也就能再次將破空的功法提上一個更高的階層,那時對於世人而言我也就成了神仙。
呆呆的盤腿坐著,靜靜的想著曾發生過的所有的事,記起在碧海山莊那個石室中所看到的牘文,上麵有幾句話想來定是有所指,當時我被困住後也是被那幾句話激起了求生的欲望。
“一車之中,亦有生地,況一房乎”?這句話如果讓我現在來理解,可以認定是處處都有出路、處處都能求生,如果套用在現在我的處境中,那麼我應該能夠隨時的從牢中脫身而出,也就是說,這個牢房對於常人已是個死地,可對於修練之人來說處處都開著雙扇的大門,隻不過看我是不是願意推門而去。
呆楞了片刻,心裏忽然一動似乎有了些新的想法,迷迷茫茫的總也看不清,於是隨手記下了時間,看看今日是不是有些什麼事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