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類主持人的現狀及節目特色趨向
1.現狀——“三位一體”
體育節目主持人是廣播電視專業化細分的產物。體育欄目的專業性要求體育節目的主持人在具備主持能力的同時,必須具備專業知識。如果不具備足夠的專業知識,在解說比賽的時候就可能無法滿足受眾的需求,對於比賽無法做出準確的解說。
傳統的體育節目主持人在解說常見類型的比賽時,仍然具有一定的優勢,多年的經驗已經使主持人對於比賽規律有充分的把握。但是對於不那麼熱門的運動種類,因為脫離實際、缺乏經驗,解說就不盡如人意了。而愛好者往往熱衷於某一類體育活動,更可能自己親身嚐試,積累了一些感性認識,在主持節目的時候會有一定的優勢。但是此類主持人往往先入一個誤區,喜歡說“行話”、“術語”,顯得自己很專業、很在行。然而這樣卻苦了普通的受眾,使得受眾產生距離感,感覺這些運動無法觀看,而隻能從參與中獲得樂趣。第三類由退役專業運動員來擔任的主持人,情況往往截然相反。在潛意識裏,他們往往會時刻提醒自己是專業運動員,盡量避免“專業化”的解說,以求貼近普通觀眾,取而代之的是一些普通的用詞。這樣反而不能使觀眾明確場上的情況。這樣的主持人往往會錯過細節,認為它們太過專業或者觀眾難以理解。而且由於自己曾經是此類比賽的世界頂尖選手,在評價其他運動員的過程中,有時難以把握客觀的評價標準,或者過高或者過低。有時還會帶上過重的個人感情色彩。這些都影響了體育主持的客觀性。
體育節目經過近50年的發展,到今日,真可謂日新月異,突飛猛進。直接麵對受眾的播音員、主持人、評論員從無到有,到逐漸成熟,再到三位一體,並逐漸合理、緊密,成為一種存在和被認可的形式,已經走過幾十年。
如今,運用有聲語言向受眾發布、傳達、介紹體育節目的播音員,按照事前的策劃和現場隨機發生、發展的事態,運用有聲語言等手段對節目和參與者進行組織、引導、協調、溝通、解釋的主持人,以及對體育項目和賽事有豐富知識和專業研究,能夠運用有聲語言敘述、分析、判斷和評論的發言人,已經三合一,成為全新、全方位的體育類主持人。
因此,對體育類節目主持人的要求越來越高,如何才能成為合格的體育類節目主持人呢?我們還是要從播音員、主持人、評論員不同的任務和定位出發,把握體育節目的內在邏輯,進行有效的整合,才能達到最佳的傳播效果(具體內容將在7.2中進行闡釋)。
但無論何種類型的體育節目主持人,在對自己進行準確定位的前提下,要想成為一名出色的體育節目主持人,必須找準自己獨一無二的個性魅力,尋找與其他體育節目主持人的差異性,並形成自己的風格,從而最大限度地引起受眾的共鳴。大家所熟悉的宋世雄是以激情的語言和出色的現場描述贏得觀眾的;張路以專家的視角為觀眾解讀比賽打開了一扇窗口——這些優秀的體育節目主持人之所以能夠受到人們的喜愛,都是他們自身張揚個性的結果。
2.趨勢——專業與娛樂,一個都不能少
2001年9月15日,中國內地電視界出現了一個以大型新銳體育資訊節目為定位的商業電視欄目——《體育界》,並以全國60家電視台同步播出的推進規模在短短3個月的時間內迅速占領全國的地市級電視台類型節目供片市場。播出一個月之內平均收視率已經達到0.93%,且上升勢頭明顯超過曆史悠久的老牌商辦體育欄目《飛利浦足球報道》,成為北京光線電視傳播有限公司又一叫座節目產品,進而鞏固了光線電視在國內民間電視節目製作商中的龍頭地位。這一現象引起了傳媒界的廣泛關注,並有多家節目製作公司看好這塊蛋糕,紛紛上馬體育項目,一時間體育節目成為繼娛樂、生活服務等類型節目之後的眾商家必爭之地。體育類節目的發展從此在中國有了娛樂化的發展趨向。
2006年3月13日晚上10點整,天津電視台體育頻道的《白話體育》欄目也同廣大觀眾見麵了。《白話體育》是一檔每天播出的體育類脫口秀節目,為了體現及時快捷的特點,節目采用直播的形式。它以熱愛體育、關注體育,而且有收看電視——特別是體育節目——習慣和時間的人為主要收視人群,以當天發生的重大體育事件為主,定期討論一些熱門話題。既包括競技體育,也包括群眾健身休閑。隻要是觀眾們關心的您都能在節目中看到。節目力求為受眾營造一種輕鬆幽默、清新自然的氛圍,在這種氛圍中通過主持人王喆活潑睿智、親切生動的話語,再配上相應的圖像短片、媒體圖片、flash動畫、互聯網頁麵,等等,在短短的15分鍾裏為您綜合整理出這一天的體壇熱點話題,把受眾從海量的體育評論中拯救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