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當這個一頭短發、端莊文靜的中央電視台年輕女主持人坐在寬大的演播室裏,對著觀眾展開她甜美的笑靨時,觀眾們知道她就要開始一場和權威專家的充滿趣味和理性的對話。麵對來自各界的權威人士,她要求自己不卑不亢,一如她那有些男子氣的名字——李峰,在觀眾眼中,她也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權威性主持人。
李峰的文化積累在2001年12月的50分鍾特別節目《李敖與大陸觀眾第一次對話》中得到充分的釋放。李敖是以博學、幽默、機敏、特立獨行而著稱的台灣著名作家,一向被稱為“獨行俠”,在海內外擁有大量讀者。這次節目是李敖第一次在中央電視台露麵,李峰擔負起了與他連線現場對話的重任。在節目中,李峰遊刃於李敖和現場觀眾之間,讓“老頑童”李敖對兩岸觀眾敞開了心扉。事後表明,這期節目創造了央視四套節目當天的最高收視率,並且獲得了中國電視對外報道的最高榮譽——“中國彩虹獎”一等獎。在她的節目中,專家的對麵坐著的不僅是一個主持人,同時也是一個以文化撐腰的主持人,是一個專家。
時至今日,央視《海峽兩岸》節目或許是因為李峰主持的權威性而獲得了越來越多的關注。有業內人士評價說:“李峰作為主持人,她那平和、內斂的主持風格,有深度的提問,常常激活嘉賓的臨場發揮,靈感和出彩讓觀眾在輕鬆活躍的氣氛中了解到兩岸熱點,及時洞悉島內最新發展的動態。”
風格:個性化品牌化
在這個崇尚個性的時代,個性化就意味著與眾不同,就意味著創新。如果彼此模仿,相互雷同,難免缺乏生氣和新意。不可否認,每個節目主持人都有自己的特點和優勢。有的莊重可信、敏銳尖刻、愛憎分明,有的熱情風趣、活潑可愛,有的優雅大方。如今,在主持人和電視台的共同努力下,主持人和他主持的節目呈現出良性互動的現象。很多名牌欄目培養了一批著名節目主持人,不少優秀主持人也以其獨特的個人魅力造就了一批名牌欄目。由此可見,主持人的個性成就著節目的品牌,而主持人的品牌化發展更是其風格的發展方向。
1.個人品牌與欄目品牌的關係
品牌是一個經濟學名詞,是企業產品經營的一個概念。“品牌是一種名稱、名詞、標記、符號或設計,或是它們的組合運用,其目的是藉以辨認某個銷售者或某群銷售者的產品或勞務,並使之同競爭對手的產品和勞務區別開來。”而應用到電視節目主持人中,“品牌”就有了自己特定的內涵和特征。
一個具有品牌價值的主持人往往是這個欄目、這個頻道乃至這個電視台的符號和標誌。國外名主持人對商業的促動也應成為我們的借鑒。上世紀70年代,哥倫比亞廣播公司一流節目主持人兼評論員埃裏克·塞瓦賴德就以其威望促動了美國書籍市場的行情。在日本被公認為收視率最高的頂級主持人米諾蒙塔在一個叫《百分百TV》的節目中,介紹過的所謂有益健康的商品,不管是蔬菜還是橄欖油,在節目播出後的第二天都會毫無例外地被搶購一空。名主持的名人效應可見一斑,因而國外的電視媒體不惜重金買進大牌主持。中央電視台優秀節目主持人為頻道、節目增色添彩功不可沒:白岩鬆的雄辯冷峻、敬一丹的親切自如、水均益的機警自信、方宏進的厚重樸實、撒貝寧的輕鬆灑脫、崔永元的敏捷幽默……他們主持的節目和欄目皆因風格各異而為不同的觀眾群所喜愛和認可。這些優秀節目主持人其特色長處各有千秋,可以說,他們主持節目的不同風格就是對頻道和欄目極好的包裝,而這就是所謂的品牌效應,它可以增強觀眾對頻道、欄目的認識、關注以及喜愛程度。
在不斷的節目主持中,觀眾對主持人的印象得以加深,從而確定一種品牌關係。正如羅蘭·巴特爾所言,品牌這種概念包含了一種神話色彩,在觀眾的耳聞目睹之外,它們還將形成一種信任。這種信任,可能是一廂情願的想象,也可能是被渲染的宣傳,但毫無疑問,這種信任就是一種愉快。品牌具有一種唯一性,這種唯一性對於主持人而言,可以理解為主持人的個人風格,這種風格也包含在其主持的節目中,使節目對其追捧者來說引人入勝。與我們所見到的商品不同,主持人的品牌具有文化與商業的雙重屬性,作為一般商品而言,主持人的品牌意義單純,作為文化現象而言,我們可以將這種“品牌”理解為“偶像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