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段暄的“露腿風波”,業內人士、媒體和網友紛紛發表了自己的看法。央視體育頻道主任江和平說:“我們一般要求主持人的上裝要穿得比較正式,因為這是出鏡的部分,但對下裝倒沒有特別的要求,可以穿得休閑一點,因為下裝不用出鏡的,網友們反應這麼強烈,可能是因為不該在鏡頭前露出來,但我們不會因此就處罰段暄,也不會處罰攝像,這件事情談不上追究誰的責任。”白岩鬆也承認,他自己做節目遇到突發新聞時,通常是接到電話就往辦公室衝,根本沒有時間換衣服,也是拿件辦公室的西服套在身上就開始主持,下半身穿著運動鞋、牛仔褲的事也常有。國內的同行們也在替段暄解圍,並說出了這個行業的苦衷。為了保持演播室的燈光效果,主持人所處的位置往往會受到幾盞高達幾千瓦的燈光照射,再加上演播室麵積小,又密不透風,空調溫度開得過低又會影響音效,所以,其實主持人在播節目時周圍的溫度是很高的。另一位從事體育節目解說十多年的資深主持人則表示:“像《天下足球》這樣節奏感強的直播節目,更需要強烈的燈光來衝擊觀眾的感官,這樣主持人位置上的溫度會更高!”
有業內人士稱,在體育解說界,穿著短褲進行主持已經成了一種“潛規則”,因為在那樣熱的環境下,沒有人能夠裹得嚴嚴實實地坐上幾個小時,無論解說員有多大牌,都有這樣著裝不整的時候,外人隻看到主持人光鮮的一麵,卻看不到他們製作一期體育節目的辛苦。媒體也表現出了寬容的態度。東方網認為,主持人穿上運動型短褲,其實是一種創新,而並沒有過錯之處。《春城晚報》認為,沒有哪條法律規定主持人穿西服就不能穿短褲,央視似乎也沒有這樣的內部規定。因此,段暄愛怎麼穿應是他的自由,隻要不是太奇裝異服,不損害公序良俗。中國網則認為,在攝像機拍攝的示之於眾的公共領域,主持人不能太張揚自我、必須有與之相匹配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但是,攝像機拍攝不到的地方,是主持人的“私人領域”。在這個領域內,主持人有權支配自己的一切。但搜狐網表達了自己的反對意見,認為這褻瀆了電視媒體的嚴肅性和權威性。大多數觀眾還是表達了自己的理解與寬容,認為主持人也是人,做節目很辛苦,應該理解。還有一部分觀眾認為,主持人作為公眾人物,應該注意自己的禮儀。
總之,通過業內人士和媒體同行們對於“內幕”的公開,消除了很多負麵影響,段暄“露腿風波”也得到了觀眾的諒解。
那麼,當危機發生後,身處漩渦中的當事人,或者當事人所在的組織,以什麼樣的姿態麵對媒體、麵對社會大眾,才能夠將負麵影響降到最低,使危機化解呢?
解決品牌危機,就要進行危機管理。通過建立危機公關意識防範個人品牌危機,進行危機處理,破解危機,努力避免或減少危機產生的危害,甚至將危機轉化為機遇。
隨著社會傳播網絡的日益健全和信息傳播的日益便捷,任何企業都無法避免隨時可能發生的危機事件。但縱觀國內企業,重視危機公關的微乎其微,在危機公關方麵處理得當的更是少之又少。據《南方周末》披露,愛多財務危機爆發後,麵對社會各界的質疑,他們不知道到底是怎麼一回事,更不知道自己該為企業做些什麼。他們在危機公關方麵是失敗者,沒能夠有效維護企業形象,相反的使企業處於不利的公眾輿論環境中,惡化了企業的生存環境。在高度市場化的今天,企業的生存和發展很大程度上依賴於它所麵臨的環境,以及企業與這種環境之間的良好的公共關係,任何來自企業外部的不利因素,如果任其惡化,都隨時有可能置企業於死地。企業如何麵對不利因素,科學有效地建立和維護良好的公共關係,將危機公關處理到最好,已經成為一項生死攸關的課題。對於主持人來講,個人品牌的危機公關如果處理不好,既有可能一世英名毀於一旦,所有在觀眾麵前辛苦建立的良好形象將會大江東去不複返,還有可能釀成臭名昭著的惡果。
4.2危機公關
危機公關意識《伊索寓言》裏有這樣一則故事:森林裏有一隻野豬不停地對著樹幹磨它的獠牙,一隻狐狸見了不解地問:“現在沒看到獵人,你為什麼不躺下來休息享樂呢?”野豬回答說:“等到獵人出現時再來磨牙就來不及啦!”野豬抗拒被捕獵的利器,不是它那鋒利的獠牙而是它那超前的“危機意識”。同理,從企業組織的角度來看,比爾·蓋茨的“微軟離破產永遠隻有18個月”與張瑞敏的“我每天的心情都是如履薄冰,如臨深淵”、任正非的“華為總會有冬天,準備好棉衣,比不準備好”及所有國內優秀企業領袖的危機觀點,都是各成功企業危機意識的精髓。沒有危機意識,單純的“硬性危機防預體係”是無力的,超前的、無形的、全麵的危機意識才是企業危機防範中最堅固的防線。因此,作為主持人的使用者,媒介組織也應該如同企業一樣,時刻保有“如臨深淵”的危機意識,時刻為主持人準備好“棉衣”。對於主持人來講,時刻保持警惕感,時時事事行得端、做得正,以嚴格要求約束自己以及家人,才不會導致個人品牌出現公關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