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1章 主持人職業生涯管理(1)(1 / 3)

7.1職業性向和職業錨

中國的主持人出現了28年,我們出發了28周年,但是我們知道我們現在究竟走了有多遠嗎?我們每天所從事的主持人工作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職業?有兩點粗淺的認識想跟大家分享:其一,在外人看來,主持人可能是一個很容易贏得鮮花掌聲的職業,但是從筆者十幾年來的從業經曆來看,主持人其實又是一個風險極高的職業。看起來入門的門檻很低,但是成活率也極低。主持人的出現,要具備天時地利人和等多種因素,需要晴天霹靂,需要石破天驚;而主持人的成功,要集合更多條件和因素,有政治的、經濟的、文化的、社會的,有單位的、個人的,是一個多重集合的交集。其二,主持人又是極難持續發展的職業。為什麼?因為成活之後的主持人往往最容易安於現狀,因為他可以用最低的代價(或者說成本)獲得別人不可能輕易獲得的鮮花、掌聲和美譽,獲得別人難於獲得的資源。同時主持人也最難超越自己、突破自己。白岩鬆說他最困惑的就是如何突破頭頂上“透明的天花板”,敬一丹也說到心理的更年期。所以,筆者想把這個問題破題解構為三個部分,希望能找到答案。首先需要解決的是三個問題:我們想不想走得更遠?我們能不能走得更遠?還有,我們會不會走得更遠?筆者目前所想到的是“學會選擇,學會思考,學會寬容”。

其實每一個人無時無刻不在做著選擇,筆者可能是迄今為止全國“轉會”次數最多的主持人,從紅土高原雲南到皇城根下的北京,到南粵大地廣東,再到人傑地靈的江蘇……很少有一種職業能夠像電視這樣帶給我們一種從工作到生活的影響,目前筆者人生當中最重要的一次選擇應該說就是選擇了電視新聞這個行當,選擇了帶有社會責任感的人生……雖然筆者極不情願把“浮躁”這個詞用在主持人身上,但是非常不幸,有些人還是把這個詞語和主持人聯係在了一起。輾轉遷徙是一種經曆上的體驗,而持續學習是一種精神上的體驗。熱愛學習使我們永不落伍。向前輩可以學習智慧;向同輩可以學習激情;向晚輩可以學習理想……房龍的《寬容》中說到,一部人類文明的發展史實際上就是一部寬容的曆史。主持人的定位和自己所處的媒體的站位非常重要,我們現在努力追尋的中間新聞(有學者把它稱作公共新聞)就是站在媒體的中間立場,構築“上情下達”和“下情上達”的公共話語平台,把問題拉回到中間狀態,用公眾的眼光關注國計,以人文的精神關注民生,創造公共話語新聞,搭建社會和諧的公共平台,從動態博弈而不是靜態博弈中找到均衡。

筆者幹主持人這一行一晃已經十幾年了,邊學邊幹,學得越多就越知道自己的無知,或許是攀高自卑吧。目前筆者對主持人事業的困惑有三點:第一點是微觀困惑,過早的榮譽對一個主持人的成長是不是一件好事情?我們現在到底算不算成功?我們的下一個山頭在哪兒?你攀過了一座山頭,是不是還有更高的一座山在前麵等你?你會不會成為希臘神話裏麵的西西弗斯?第二點困惑是電視傳播發展的窄播、分眾化、專業化的趨勢,與收視考評機製的單一化的矛盾如何解決?現在單一的電視考核機製,能不能選拔、考察一個優秀的節目主持人?能不能利於他的成長?大眾的審美情趣瞬息萬變,一個優秀主持人的出現取決於很大的一個動因,就是和大眾的審美心態的流變緊密相連,那麼主持人是隨波逐流,還是引領潮流?主持人是自生自滅,還是永生不滅?如果能夠永生不滅靠的是什麼?什麼時候,苦苦呼喚的主持人中心製才能真正到來?

麵對如此多的疑問,我們似乎應該把人力資源管理中的職業生涯管理運用到主持人的管理中來,好好規劃一下作為一個主持人,如何發展才能走得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