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1章 白色動物之謎(1 / 1)

大自然賦予動物的色彩可謂多種多樣,而唯獨白色最為稀少。所以,我國古代常常把白色動物視為神靈寶物,即使到了現代,人們仍然將白色動物視為奇觀。至於那些“違反常規”的白色動物,更以其未明的反常原因而別具魅力。

在韓國京畿道楊平群龍門山麓一帶,有一種喜鵲,它一反普通喜鵲白尾黑羽的模樣,周身雪白,被視為前所未有的稀有珍貴之鳥。

在前蘇聯亞美尼亞共和國塔尼克國營農場出生了一頭白毛水牛,被動物園征去供遊人觀賞。

另外,印度的白虎、非洲的白獅、北極地區的白熊,以及我國台灣和雲南的白猴等,也因其數量的稀少,而倍加引人矚目。

然而,最為吸引人的還要算堪稱世界“白色動物之鄉”的神農架白色動物。在那裏,白熊是被發現的第一隻白色動物。那是1954年,藥農李孝滿在熊窩中偶然發現的獨生小白熊。這隻小白熊後來被送到武漢中山公園展出,很受歡迎。1977 年,一支考察隊在神農架林區抓到了好幾種白色動物,從此引起了科技界的重視。到目前為止,神農架林區的野生動物標本室,已有了白金絲猴、白熊、白狼、白蛇、白鬆鼠、白烏鴉、白龜、白鹿、白麝、白雕、白蜘蛛等20 多種白色動物。

那麼,為什麼這些動物一反原有顏色而變白呢?

抑或它們並非變種,而是人所未知的遠古殘存的孑遺品種?為什麼神農架這一地區獨有如此眾多的白色動物?

科學家對神農架的白熊進行了考察研究,發現這種白熊不在一地長期停留,生活在海拔1500 米以上的原始森林的箭竹中,以食野果、竹筍為生。它的體形似黑熊,臉比黑熊短,視覺比黑熊強,沒有冬眠習慣,常在雪地裏尋找食物。它全身白毛如細絨一般,頸和肩部的毛較短,上唇和鼻端呈淡紅色, 眼睛也是紅的,頭長尾短,兩耳豎立,性情溫順,貌如大熊貓。它高興時直立起啃食堅果來手舞足蹈,有時還模仿人的動作。但在對其分類的問題上,研究者卻有很大分歧:有人認為它是一個變種,即由黑熊變異而成,或者白化所致;另一些人卻認為它是一個新種,並取名為“神農白熊”。究竟誰是誰非,還無有定論。

至於其他種類的白色動物,科學家們認為有少數可能是遠古殘存下來的孑遺品種,而大多數則是屬於白化現象。

神農架林區白色動物如此之多。科學家們推測,可能與這一地區的地質地貌、水文氣候和環境影響等諸多因素有關,但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的,這還是一個謎,有待於不同專業的科學家從多方麵進行考察和研究。

Tip:书名会因各种原因进行更名,使用“作者名”搜索更容易找到想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