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0章 奇特的生物互食之謎(1 / 1)

棕紋藍眼斑蝶是蝴蝶中的一種,與它的同類一樣,它在幼時呈現的是毛蟲狀。確切地說,它是一種生活在歐石南樹上的幼蟲,因為成熟的彩蝶總是將卵產在歐石南葉子上,它知道這種植物的葉子適合它孩子的口味,它自己也是在那兒出生的。所以,當幼蟲剛從卵裏鑽出來,一眼就能看見它所喜食的樹葉,它隻需張開口,就可以美美地飽餐一頓,無需到處奔波尋找食物。

幼蟲在昏睡中完成幾次變態後,終於長大了。於是,它離開歐石南葉子,躍躍欲試地下到地麵上,它顯然已經不滿足於吃“素”了,它希望進食小昆蟲,以便使自己從幼蟲變成蝴蝶。剛剛著地,它就行色匆匆地上路了。

可是還沒走出多遠,眼前便現出一條清掃過的小徑來,那是一條蟻道。路麵不寬,隻能容得下兩隻螞蟻交臂而過。

毛蟲立即踏上小徑,慢慢地向上爬,正在這時,一隻螞蟻從小徑的另一頭沿坡而上,毛蟲繼續向上爬,逆行的螞蟻也爬了過來,它們的距離越來越近了。二者的比較也愈加清晰了。與那隻小小的螞蟻相比,毛蟲仿佛是一輛大卡車,此刻正與一輛1.5 千瓦的小機動車不期而遇。

由於通道狹窄,它們彙合時幾乎擦身而過。忽然,小小的螞蟻伸出尖尖的觸須,在毛蟲身上輕輕地刺了一下,頗有試探性的意味。

毛蟲立即表現出在這種情況下所一貫采取的措施,這種措施是祖傳的:它開始縮成一團來裝死。

螞蟻早料到毛蟲會來這一招,它索性爬到蜷縮一團的毛蟲身上,在毛蟲的毛和足之間大模大樣地穿行。並不時用觸須輕刺毛蟲的腹部。這一刺,刺得小螞蟻喜出望外,因為它辨認出這是一個地地道道的棕紋藍眼斑蝶的幼蟲——個能分泌出令螞蟻垂涎的甜汁的毛蟲。麵對著這意外的收獲,小螞蟻急不可待地品嚐了一口,但它決不會獨吞,它必須把這隻毛蟲拖回去,讓大家共同分享它的收獲。於是,它用上顎咬住毛蟲,把它拖上通道。

然而毛蟲太重了,小螞蟻的困難可想而知。

不過,很快就會有一群螞蟻來幫忙。這群螞蟻的到來,也許是偶然路過此地,也許是第一隻螞蟻發出了一股氣味召喚它們過來。因為螞蟻之間是通過氣味來傳遞信息的。科學家已經認定,在螞蟻身上有一種互相召喚的物質,因此,當小螞蟻發出信息後,別的螞蟻立即紛至遝來,大家同心協力,前拉後推,各盡所能,終於把大毛蟲拖回了家。

身軀龐大的毛蟲此刻則完全聽任這群螞蟻的擺布,它仍然縮成一團裝死,也許它以為這是保護自己的最佳辦法,或許,這是它的本能。

浩浩蕩蕩的工蟻隊列開過來了。洞口近在眼前,它們七手八腳地把毛蟲搬弄進蟻穴,隨即蜂擁而入。

隨之而來的情形讓人大開眼界:一窩嗜毒成癖的雄蟻和蟻後一個個趨之若鶩,從四麵八方爬上毛蟲的軀體,伸長的觸須貪婪地吮吸它肚子裏的甜汁,就像酒鬼掉進酒窖,禁不住要開懷痛飲一番。

然後,一個個醉態畢露、步履蹣跚地走出來,個個心滿意足。

那麼,毛蟲的結局又怎樣呢?體內的汁液被徹底吸幹的毛蟲,被螞蟻監禁在黑漆漆的洞穴裏必是九死一生了。然而,人們的判斷卻大錯特錯。幾年前,一位動物學家在察看一個碩大無比的蟻穴時,突然發現從裏麵先後飛出三隻蝴蝶,那是幾隻剛從蛹殼中蛻變出來的蝴蝶,同所有剛蛻變出來的蝴蝶一樣,它們首先晾幹翅膀,繼而舒展雙翅,撲棱幾下,然後歡快地向空中翩翩而去。驚詫無比的科學家想方設法逮住了一隻蝴蝶,通過仔細觀察,發現它竟是一隻棕紋藍眼斑蝶!

這是怎麼回事? 喜歡尋根究底的科學家決心弄清棕

紋藍眼斑蝶在蟻穴幹什麼。他掘開蟻穴,裏麵一塌糊塗。地道裏除了熙來攘往的螞蟻外,並無它物。

既沒有蟻卵,又看不見幼蟻,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科學家心裏打了一串串大大的問號。

原來,當棕紋藍眼斑蝶的幼蟲從歐石南樹上爬下來尋覓食物時,它知道螞蟻的巢穴裏有它所需要的食物——螞蟻的幼體。於是,它采取了欲擒故縱的措施,有意讓螞蟻將它弄進蟻穴。然而,螞蟻卻能坐視毛蟲肆意吞噬它們的孩子——因為此時此刻,它們所關心的隻是舔食它們所捕獲的“獵物”肚子裏那令它們陶醉的甜汁! 如此就形成了一種相食相生的生物界奇趣:雄蟻和蟻後因食用棕紋藍眼斑蝶幼蟲汁液而身強力壯,繁衍力大增;棕紋藍眼斑蝶幼蟲因食用螞蟻幼蟲而得以茁壯成長。此後,有人進行了上百次的試驗,其結果都完全一樣。

小螞蟻是如此酷愛棕紋藍眼斑蝶幼蟲身上的甜汁,以致引“狼”

入室,開門揖“盜”,置斷子絕孫於不顧,瘋狂地舔食它有意分泌出來的甜汁。這真是生物界的一大奇觀。然而,剛剛離開樹葉的棕紋藍眼斑蝶幼蟲又如何能與小螞蟻不期而遇?它們又何以天生具有這種欺騙手段?這些耐人尋味的問題仍令科學家為之驚歎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