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章 商品的審美形態(五)(1 / 3)

第四節幾類不同商品的審美特征

商品千百萬種,其審美形態也千差萬別。商品審美形態差別是由商品功能差別所決定的。如髒裝的美應表現人的儀表美,日用工業品的美應表現居室的裝飾美;家具的美以材質、造型為主,食品的美以色、香、味為主等等各類不同商品的發展趨勢都是按人們對該商品使用功能和心理功能不同要求而變化的。

一、紡織品和服裝的審美特征和趨勢

紡織品和服裝是同人們日常生活聯係最廣泛、最密切的一類商品。紡織品不僅給人們帶來整潔、溫暖,使人感到舒適和愉快,也給人們帶來美的享受和精神上的占有價值。就紡織品的審美形態而言,它包括織物結構形態、圖案形態和款式形態。結構形態主要指纖維的組織方式,它決定著織物和服裝麵料的質感;圖案形態指織物的色彩和紋飾,是人們審美觀念的集中體現;款式形態主要是指服裝和一係列紡織製品的式樣設計。紡織品和服裝的審美形態對於體現人類:自身的風度和氣質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一)紡織品和服裝的審美特征

1.麵料質感強烈人們對紡織品和服裝麵料的審美過程所產生的“移情”現象,首先是織物本身的質感在起作,用織物人們聯想到自己的身份和氣質,產生內心情感的共鳴。綢緞、呢絨、棉布、麻布、化纖,獸皮、毛等不同材料製成的織物和麵料,可使人產生不同的內心情感和聯想。

人造麵料也是美的作品。維綸極似棉花,錦綸近似蠶絲;滌綸光滑,晴綸蓬鬆,人造嗶嘰可以與全毛嗶嘰亂真等等。人進麵料的一些缺點,如不透氣、穿著不舒服等,正在通過與天然纖維的揮合或通過改進工藝得到克服。

服裝麵料的外在美與穿著的舒適感組成了服裝麵料美的二重奏。

2.服裝色彩與環境色彩相協調色彩是紡織品和服裝的靈魂,是人與服飾之間的重要媒介。消費者對紡織製品和服.裝的審美程序一般是在色彩符合要求的前提下,進而考慮。案、裝飾和款式的。

人們對服裝色彩的情感除與人們崇尚自然色彩美的審美尤、理有關外,主要還取決於服裝色彩與環境色彩相比較和聯係中產生的美感。這裏所環境是消費環境,如地理環境、氣候環境、風俗環境等等。聯係到具體的環境色彩則包含很廣的範圍。主要有膚色.建築色彩、居室色彩以及與服裝相配套的鞋,帽、包、裝飾用品的色彩等等。如果說的色彩是主色,那麼服裝色彩則為補色,補色能突出主色,美化環境,創造美的意境。例如,青年婦女如果皮膚細白,色澤紅潤,穿上嫩黃嫩綠的上衣,可給人以幹淨、明亮和生機勃勃的美感;如果膚色比較粗黑則穿色感較沉著的土黃或含灰調的服裝,以求得和諧的審美效果。

紡織品和服裝的色彩並非越鮮豔越美,高彩度的強烈對比與日常生活環境是不協調的。一般說來采用中性色,即明快、低彩、沉著、冷暖含蓄為主體的色調,局部點綴高明度色彩,可達到融和、珠聯璧合的境地。雅潔、舒展、條理、自然是現代紡織品和服裝的主流。

3.圖案、裝飾富於變化紡織品的圖案是紡織品外在形式美的重要因素。紡織品圖案不同於一般日用工業品外表的裝飾繪畫,也不同於包裝裝潢構圖,而是一種以圖案為主的實用繪畫藝術。

紡織品圖案的表現方式,大致經曆了寫實、抽象和規範等幾個階段。采用得最多的裝飾紋樣是動物紋樣、植物紋樣及幾何形紋樣。

圖案的構成,也稱骨架,變化繁多,主要有對稱形圖案、平衡形圖案、連續形圖案和適合形圍案等。大自然為紡織品圖案提供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藝術源泉。最開始的抽象幾何紋樣就是由動物圖案演化而來的如紋樣由鳥紋變化而來,波浪形曲線紋演變而來等。

人類史前文化是隨著從狩獵遊牧到種植定居的演變過程而發展的,服飾圖案也從動物紋樣向植物紋樣發展,尤其是花丼,自古就與美有緣鮮花不斷被人格化,菊有傲骨、牡丹富貴、荷花清白、梅花高潔等等,這些特定的花紋構成了中國脤飾圖案的東方美。

紡織品圖案美的特征在於它的形式上的靈巧性,圖案精致、巧妙的形式具有誘人的魅力。紡織品圖案的風格與情調也絕非一種東方情調,目前流行的印第安風格、西班牙情調、古典田園情調適應了人們多層次的審美情趣。在表現方法上除一部分作亨實的描繪外,更多的是升華為一種抽象的風格。

服裝的裝飾形式也是極富變化的,而且服裝主體與服裝裝飾具有相輔相成、相映成趣的關係。裝飾類別繁多,如鈕扣、釘珠、緝線、貼花、刺繡、花邊、拉鏈、銀色、編結、腰帶、肩章乃至服裝上小小的商標,如果運用得體都可起到錦上添花的作用。僅以鈕扣為例,在材料、形狀、大小、色彩、光澤、釘的位置等諸多方麵都是千姿百態的。

服裝款式體現和諧美、平衡美和韻律美服裝的美不能脫離人體的美,人體美是服裝和諧的基礎。人體之所以美,是因為人體的比例合乎數學法則。古希臘的數學家曾指出,所謂美就是數學的和諧,他們認為人體也是和諧的《呂氏春秋貴當篇》也指出:“性者,萬物之本也,不可長,不可短。因其固然而然之,此天地之數也,”人體的數的和諧主要表現於:人體各部分和身高以及人體各部分之間都成簡單整數比;人體各部位可形成極為對稱的各種幾何圖龍,體腰上部和腰下部的比例、腰寬與肩寬的比例竟奇妙地符合黃金分割律這一數學的最佳比例等等。按照這些“數學美”原理裁製出來的服裝便具有一種天然的和諧美。服裝裁剪圖上之所以劃著各種不同的曲、直、斜、弧等線條。足力了保持人體協調的比例和起伏有致的結構形態,襯托人體的健美。

人體的“數學美”還表現為人體造型的高度對稱性。作為襯托人體健美的服裝,當然也廣泛運用對稱的形式。衣服的衣領、雙肩、袖子、衣片、下擺等大多是左右對稱的。對稱是最嚴格的平衡美的形式。均衡是從對稱演變而米的。服裝的平衡感,從表麵上脅似乎平淡無奪,例如左右衣領要達到平衡美,必須做到大小5次、形狀一致、高低一致、色彩一致、線條一致、裝飾一致、圖案一致和細節一致。但是,“平衡對稱並不隻是重複一種抽象地一致的形式,而是結合到同樣性質的另一種形式,這一種形式單就它本身來看也還是一致的,但是和原來的形式比較起來卻不一致。由於這種結合,就必然有了一種新的,得到更多定性的,更複雜的一致性和統一性。”例如,服裝的門襟,雖然離不開對稱和均衡這兩種本形式,但款式卻是變化無窮的。對稱的中山裝、西裝、便裝有一種端莊的美,不對稱的民族式偏襟女襯衫、列寧裝、偏襟風雨衣。樣能給人以均衡的美感。

服裝還具有一種韻律美,它是由服裝造型輪廓上線條、打褶、鑲邊、緝線等的重複排列、抑揚頓挫的變化以及鈕扣、飾物的不同距離而形成的旋律美和節奏感。服裝上的直線、橫線、斜線、弧線、曲線如同“五線譜”,能演奏出柔美或豪放的旋律,具有和諧生動的韻致。一般說來,含蓄、輕鬆、纖細、恬靜、婉約、淡雅的線條韻味,容易給人以柔美之感,而挺拔、剛勁、粗獷、大方、灑脫的線條韻味,正體現了女子的陰柔美,展示了女子溫柔、多情、細致、娟秀的個性。後者是男式服裝韻律美的特征,例如,上下垂直結構的衣片,挺括硬襯的高折領,豎直線條的衣身、門襟、口袋、衣袖,橫直線條的平下擺,前胸的平行橫線或自上而下呈放射狀的線條等等,正體現了男子的剛陽美,展示了男子剛健、熱情、舒展、曠達的個性。

(二)紡織品和服裝的審美趨勢

家用紡織裝飾品和印花布紡織裝飾品是在日用紡織品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個新門類商品,花色品種很多,一般分為兩大類。一是床上用品和家具覆蓋用品,如床單、床軍、枕套、枕巾、毛巾被、台布、椅套、電視機套、縫紉機軍等;二是窗屏懸掛布,如窗簾、屏風、掛幔等。裝飾織物通過編織、提花、挑花、補花、繡花、印花、抽紗等工藝手段可形成豐富的色彩和紋樣,加上織物特有的柔軟性,可形成各種美麗的折皺,具有很強的裝飾性。人們對這類紡織用品的審美認識主要取決於對居室環境的審美要求。其色彩、圖案、裝飾都必須與室內家具、牆壁、陳設、燈飾、地毯等相協調,求得一個大方、明快、擴展、舒適的空間環境。協調和諧的原則對室內紡織裝飾品美學質量提出的要求是工藝化和係列化。

現在許多家庭,特別是新婚家庭已把工藝化、係列化作為挑選這類商品的條件。人們要求室內裝飾用品在色澤、花型、布料上都配套協調妝飾用花布和卻花布的;成了薄、中、厚三檔。由於受國際印花印樣變化的影響,我國稍費者對印花布圖案的審美情趣,逐漸由自然花卉圖案和吉祥圖案轉為抽象圖案,由大型圖案轉變為中、小型圖案。純寫真的花卉圖案已很少見,即便是花丼圖案,也強調“織造、花色和後整抓”三色的結合,圖案造型極為簡練,有的僅有輪廓。更多見的是抽象圖案、仿提花圖案和古典的、民族的圖案。抽象圖案以線條和色塊組成畫麵,沒有明確的形體和內容。仿提花圖案因用織物組織的紋路來組成花紋,所以具有很強的提花效果。雲紋、水紋、羽絨紋、符皮紋等傳統花紋圖案,以及田園風光、古典建築圍案,在“重返大向然”和“複古熱”的趨勢中又朮新抬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