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章 睿智篇(3)(3 / 3)

東坡與佛印巧問字

宋朝時,蘇東坡與佛印和尚是好朋友。有一次,蘇東坡去金山寺看望佛印,隻見他正在喝燒酒,吃狗肉,興味正濃。

一聽到蘇東坡的叫聲,佛印慌忙把酒肉藏了起來,恐怕蘇東坡說他違反佛規。東坡假裝不知道,剛進門就說道:“請問大師,‘犬’字和‘吠’字怎寫?”佛印回答道:“一人一點‘犬’,再加一口為‘吠’。”

東坡聽後哈哈大笑:“既然如此,快把酒肉拿出來,我有‘口’福,咱就‘一人一點’共享美味吧!”佛印無奈,隻好又把酒肉擺上桌,二人同飲。

又一日,蘇東坡正把鮮魚擺在飯桌上,忽然見佛印來了,於是也出了一個謎語來考考他,就忙把鮮魚藏在書架上。

佛印裝作不知道。說是來向東坡請教這“蘇”(蘇的繁體)字怎麼寫。東坡回答:“‘草’字頭下麵左邊是‘魚’字,右邊是‘禾’字。”

佛印又問:“可以把‘魚’字放在上邊嗎?”

蘇東坡答:“不行!”

佛印說:“既然不行,那就拿下來吧!”

於是,東坡隻好端下鮮魚和佛印一起進餐了。

取物待客

宋朝有位名叫胡瑗的才子,自幼家境貧困,隻好去投奔一家有錢的親戚,一邊陪少爺伴讀,一邊做仆人。

有一天,一位枯瘦如柴的縣教諭來到富人家,主人讓胡瑗奉茶之後,又叫他去後廂房取一件東西招待客人。

胡瑗拱手問道:“大人要小人去取何物?”

為了炫耀自己的學問,鄉紳不便直說,隻吟了兩句詩:

西城腳下站一女,左鄰火燒因家樓。

才思敏捷的胡瑗思索了片刻,然後說:“小的馬上就去取來。”

說罷,便向廳後走去,不一會兒便取來了招待客人的東西。

鄉紳和教諭都稱讚這書童智力超群,日後必能成大材。果然,由於胡瑗刻苦攻讀,詩賦文章都出類拔萃,受到範仲淹的賞識,推薦他做了保寧節度使。

原來,前一句“西城腳下站一女”為“要”字,“左鄰火燒因家樓”為一“煙”字,即“要煙”的意思。

劉老漢訴冤

從前有個忠厚老實的劉老漢,以撐船為生,但當地土豪經常坐船不給錢,有冤無處訴,他便經常用歌聲來發泄憤怒。

一日,有位扮成客商的觀風肅政使,乘他的船過江。船到江心時,隻聽見老漢放開喉嚨唱道:

一條木船兩根桅,九隻燕子繞船飛。

六隻落在桅杆上,一隻直往艙裏墜。

還有兩隻無著落,木船左右各徘徊。

肅政使認真地想了一下,便對劉老漢說:“有什麼冤屈,就對我說吧!”

劉老漢一聽,知道今天遇上了青官,連忙翻身跪拜。

原來,劉老漢道出一個的是一個“悲”字。

貨郎鬥惡少

從前,一戶姓趙的人家家境貧寒,以種地維持生計,為了補貼家用,便在農閑時當起貨郎。他為人和氣,貨真價實,人們都願意買他的東西。

有一天,趙貨郎挑擔來到張家店,這個地方他從沒有來過。正準備吆喝時,突然來了一個惡少,他撥開眾人站到貨郎麵前說:“誰敢買他的貨?”

“為什麼不能賣?”貨郎不禁怒氣衝衝地問。

“憑什麼?你不懂規矩。你打聽打聽,誰想在這個村子做買賣,不到我家點個卯行麼?”

“誰認識你啊?”貨郎理直氣壯地說。

“老子貴姓?你聽好,我用我的姓製一謎,猜中就賣,猜不中走人!”

明月依稀雲腳下,

殘花零落馬蹄前。

貨郎隨即報出惡少的姓氏。惡少為了報複,也為了給自己找個台階,於是又說道:“我想要在你這買樣東西,如果有,你繼續賣,如果沒有,你走人!”

“請講。”貨郎不卑不亢地說。

“你聽好!”惡少說:

全身皮包骨頭,終生精神抖擻。

樂與遊子做伴,敢同蒼天打鬥。

貨郎將惡少要買的東西拿了出來。惡少無奈,隻得在眾人的噓聲中灰溜溜地走了。原來這個惡少姓“熊”,他要買的東西是“傘”。

小太監巧奪兵權

南朝宋明帝在死之前,為了讓年幼的太子做繼承人,做好了一切後事準備。惟有揚州刺史王景文和兗州刺史張景雲讓明帝放心不下,因為這兩個人屢建戰功,手握重兵,如果不願侍奉幼主,後果將難以設想。

但是,宋明帝也不願留個“殺功臣”的惡名,因此進退兩難,每天在臥榻上空書兩個“景”字,不知如何是好。

一個在皇帝身邊打雜的小太監看出了宋明帝的心事,忙著上前說:“皇上莫急!奴才有辦法讓‘二景’自解兵權。”

明帝聽罷,很高興地說:“你能辦成此事,朕賞你千金,封爵賞侯。”於是小太監便請皇上頒旨,要“二景”火速進京述職。

“二景”奉詔後,馬不停蹄,趕到京城,在得知皇病重後,便忙去宮門前遞本請安。

哪知道等了整整一天,始終沒有傳來召他們進宮的聖旨,返回館舍的路上,卻不斷聽見一群群兒童邊做遊戲邊唱道:

一士不可親,弓長射殺人。

張景雲聽罷,很是不解。才思敏捷的王景文卻道出了謎底:“士上加一是王,弓長相合是張,‘不可親’、‘射殺人’,就是暗示我們兵權在握,引起了陛下的猜忌。這就是召我們火速來京,而又遲遲不讓叩見的原因。”

謎底破解之後,王景文和張景雲都嚇出一身冷汗。返回館舍後,便各自寫上表,請求解除兵權,這樣,小太監僅憑兩句謎式童謠,便替宋明帝化解了心腹之患。

老冬烘求藥

從前,有個老冬烘,平素最愛講男女大防授受不親的規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