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3章 文采篇(2)(2 / 3)

接著念道:

十八妙齡定情緣,兩相傾心結為伴;

白頭到老長相依,珠聯璧合堪為範。

聰明的新郎聽完王安石的詩後不禁大笑,馬上知道這是王荊公作的一首藏謎詩,隨即說出了謎底,王安石在一旁微笑著點了點頭。

原來,王安石這首詩的謎底是:楷。

風掀千尺浪

明朝嘉靖皇帝喜歡微服出行。有一天,他外出訪賢,當他來到金陵梅春園酒樓,見有數位書生正在舉杯行令,便上前笑著說道:“我有一詩,請君試猜,如能猜中,我定將手上折扇相送。”

說罷,他便搖頭晃腦地念道:

嶺上青鬆如虎嘯,河邊柳絲似雨飄。

池內荷花齊作揖,園中牡丹把頭搖。

吟罷微微一笑。書生中有位叫唐倫的秀才連稱好詩,並請店家老板拿來文房四寶,揮毫寫了七個大字:

長江一掀起波濤。

唐秀才寫罷,拱手而笑,道:“先生隱語,蘊在其中。”

嘉靖皇帝一看,拍掌稱妙。回朝後,馬上召見了這位才華橫溢的俊逸書生,並授予官職。

原來這兩個謎語都詠的是一個“風”字。

才子救酒家

明朝時,廣州有家夫妻小酒店,生意十分冷淡,夫妻倆很是著急。

這年,有位叫倫文敘的才子,乘船來廣州府參加科舉考試,路過夫妻店小歇,為了解乏,要了二兩酒,喝後連聲誇讚道:“入口醇正甘冽,下肚綿柔回甜,餘香悠悠,果然好酒!”

倫才子讚罷,見店老板愁眉苦臉,唉聲歎氣,大惑不解,於是問了原委。

原來,這個小店的酒雖是陳年佳釀,酒味醇厚,但店麵不惹眼,而且兩口子不擅長以花言巧語招徠顧客。

倫文敘聽罷笑道:“老板無須犯愁,我有一法,保你生意興隆!”說罷,要酒店老板取來文房四寶,寫了一首詩貼在店家門口,詩曰:

一輪明月掛天邊,淑女才子並蒂蓮。

碧波池畔酉時會,細讀詩書不用言!

因為,嗜酒者多是文人墨客,路過此處一看,便紛至遝來,從此這家酒店生意興隆起來。

原來,這首詩的每一句均為一字謎,合起來是一句廣告詞,即“有好酒賣”。

杜甫草堂聯句

唐朝著名詩人杜甫,胸懷富國強民之誌,但因奸臣李林甫耍弄權謀,屢次參加科舉考試都連連落第。

一日,當地有三位年輕的秀才,約定一同前來朝拜“詩聖”,杜甫用自釀的黃酒招待了他們。席間,詩人提議以字製謎,以助雅興,聯句成詩。杜甫先吟:

無風荷葉動。

秀才甲吟:

騎牛過板橋。

秀才乙吟:

日月分西東。

秀才丙吟:

江水往下流。

杜甫捋須大笑:“妙哉!妙哉!”

原來,這四句詩各蘊含的字是:衡、生、明、汞。

老秀才買布

古時候,鬆江府華亭縣有個織布娘聰明玲瓏,她不僅有一手織布絕技,而且很有文才。臨近鄉裏有個老秀才,聽說織布娘很有才能,便想考考她。

一天,他見織布娘的丈夫在集市上賣布,靈機一動,計從心來。走上前去說:“你這布織的確實不錯,老夫要買一匹。無奈我身邊沒帶銅錢,煩你明日跑一趟,把布送到我家裏來,你看行嗎?”

織布娘的丈夫說:“跑一趟可以,不知先生姓啥叫啥?家住哪裏?”

老秀才一本正經地說道:

鄙人姓氏西北風,家住正南屋高聳。

屋旁船兒常出洞,屋裏嚷嚷眾兒童。

層後有棵倒頭樹,門前有個倒煙囪。

丈夫回到家後,把老秀才買布的事如實講給妻子聽。織布娘聽後說:“這好辦。”就湊近丈夫耳朵說了一番話。

第二天,丈夫按照妻子的囑咐,很快找到了老秀才。他一麵施禮,一麵說:“韓先生,我給你送布來了。”

老秀才一聽,驚奇地問:“你怎麼知道我姓韓?又如何知道我住在這個地方?”

“是我家娘子告訴的。”丈夫說道。

老秀才不由驚奇不已,佩服得五體投地,用雙倍的價錢買下了織布娘的布。

原來,織布娘是這樣知道老秀才姓韓和他的家庭住址的:西北風象征“寒”,“寒”諧音“韓”;“正南”指廟宇,因廟宇都是正南方向的;“船出洞”指船從拱形石橋下麵經過;“嚷嚷兒童”指學堂;“倒頭樹即楊柳樹;“倒煙囪”則是一口井。

老秀才的意思是:我姓韓,住在拱形石橋旁的廟宇裏。廟宇內有私塾學堂,廟宇後有一棵楊柳樹,前麵有一口井。